-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
PAGE
PAGE 2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
一、教学设计上的反思:
本节课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设计的,主要有以下特点:
1、注重情景设置。在本节课中有利用实物来创设情景,如通过展示学生熟悉的汽水来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利用事例来创设情景,如引用香港2003年的禽流感事例;利用实验来创设情景。学生在熟悉、有趣的情景中探索化学知识,兴趣盎然,求知欲望强烈,效果较好。
2、运用奥苏贝尔“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理念来组织教学活动。如通过复习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来推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性质;通过回顾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来推出二氧化碳具有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来探求新的知识,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运用科学探究的手段来攻破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本节课对课本的实验[6-6]进行了改进,贯穿以“提出问题—作出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表达与交流—得出结论—知识应用”的科学探究环节,把它设计成一个科学探究实验。学生对这个探究实验很感兴趣,参与度较高,他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探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尤其当他们成功地设计出实验、成功地探究出结果时,他们内心的喜悦表露无遗。此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提高了科学素养。
4、紧贴生活实际。例如: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为什么盛装过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会出现白膜、如何检验菜窖和干涸深井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是否会对人的生命构成威胁、香港禽流感的事例说明了二氧化碳具有什么样的性质等等。这些与日常生活和社会实际密切相连的事例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让他们体会到化学的实用性。
此外,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仍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尤其是在学生进行了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探究活动后,应对学生的探究过程进行学习过程性评价,让学生客观地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与有待提高的方面,发挥评价的诊断功能。例如,在探究活动中,有的学生用手拿紫色石蕊纸片,有的学生做完实验后没有记录实验现象等,这些存在的问题若能及时向学生指出,则更有利于他们下一阶段的发展。
二、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反思
整节课的教学过程流畅,教学节奏把握得当,语言较具感染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教学效果较好。但在以下两个方面仍有待改进:
1、语速较快。
2、“小结”环节应适当增加时间。在学习完一节新课后,要交由学生亲自来对新知识进行感悟和总结。在这个环节上更应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只起到组织、引导和补充完善的作用,不能越俎代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