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城市地下管廊.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城市地下管廊

城市地下管道综合管廊 城市地下管道综合管廊,又称为“共同沟”,是指将设置在地面、地下或架空的各类公用类管线集中容纳于一体,并留有供检修人员行走通道的隧道结构。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市政、电力、通讯、广播电视、燃气、给排水等各种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彻底改变以往各个管道各自建设、各自管理的零乱局面。各管线需要开通时,只需通知有关负责部门,接通接口即可,既便于修理,又节省资源。 将各类管线均集中设置在一条隧道内,消除了通讯、电力等系统在城市上空布下的道道蛛网及地面上竖立的电线杆、高压塔等,避免了路面的反复开挖、降低了路面的维护保养费用、确保了道路交通功能的充分发挥。同时道路的附属设施集中设置于共同沟内,使得道路的地下空间得到综合利用,腾出了大量宝贵的城市地面空间,增强道路空间的有效利用,并且可以美化城市环境,创造良好的市民生活环境。 在发达国家,共同沟已经存在了一个多世纪,在系统日趋完善的同时其规模也有越来越大的趋势。国内也有综合管廊的建设实例。 其实北京早在1958年就在天安门广场下铺设了1000多米的共同沟。2006年在中关村西区建成了我国大陆地区第二条现代化的共同沟。该共同沟主线长2公里,支线长1公里,包括水、电、冷、热、燃气、通讯等市政管线。 1994年,上海市政府规划建设了大陆第一条规模最大、距离最长的共同沟——浦东新区张杨路共同沟。该共同沟全长11.125公里,共有一条干线共同沟、两条支线共同沟,其中支线共同沟收容了给水、电力、信息与煤气等四种城市管线。每天都有人巡视安全情况,如工作人员发现有管线出现问题,会及时通知相关管线负责单位。沟内安装有通风、排水、照明等配套设施,均通过两级计算机网络与中央控制中心相连,可将沟内各种信息与数据汇总到控制室,而控制室则能对各类设施实施自动远程操作。 上海还建成了松江新城示范性地下共同沟工程(一期)和“一环加一线”总长约6公里的嘉定区安亭新镇共同沟系统。2002年12月开始动工兴建的投资1.4亿元的上海嘉定区安亭新镇共同沟是我国首条完整的民用共同沟。安亭新镇一期共同沟全长5750米,于2004年3月建成。该共同沟是“日”字形格局,将服务安亭新镇一期2.5平方公里范围。安亭新镇的共同沟宽高各2.5米,目前小镇电力、通讯、燃气、给排水等各种管线各就各位,还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以及监测、排水、通风、照明系统。上海市政设计研究副总工程师王恒栋说,安亭新镇的共同沟能够相对较好地投入使用主要有两大原因。首先,规划和建设上的同步性,因为属于新镇发展的配套设施,因此,可以说新镇与共同沟是同步规划同步建设,新镇敷设的管线得以相对比较顺利地进入共同沟,是现实所需。第二,各政府部门听取多方意见,进行了大量的沟通和协调,确保了管线顺利入沟。 中国与新加坡联合开发的苏州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经过10年的开发,地下管线走廊也已初具规模。 上海世博园区内所有市政管线入地敷设,综合管廊收纳沿途的通信、电力、供水、供热、垃圾气力输送系统管线;排水、燃气系统管线另行敷设。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的共同沟 上海世博园区综合管廊 上海世博园区综合管廊预制拼装施工 广州大学城综合管廊 济南市泉城路综合管廊内容纳了电力电缆、通讯电缆、交通和有线电视电缆、自来水管、热力管线。 深圳大梅沙--盐田坳综合管廊收纳了给水管、压力污水管、LNG工程高压输气管及通讯电缆。 广州大学城综合管廊内设置了电力电缆、通讯电缆、热力管、高质水管、回用水管。广州亚运城城综合管廊内设置了电力电缆、通讯电缆、热力管、高质水管和消防管道,并做了相应的预留。 共同沟建设的一次性投资常常高于管线独立铺设的成本。据统计,台北、上海的共同沟平均造价(按人民币计算)分别是13万元/米和10万元/米,较之普通的管线方式的确要高出很多。但综合节省出的道路地下空间、每次的开挖成本、对道路通行效率的影响以及环境的破坏,“共同沟”的成本效益比显然不能只看投入多少。台湾曾以信义线6.5公里的共同沟为例进行过测算,建共同沟比不建只需多投资五亿元新台币,但75年后产生的效益却有2337亿元新台币。可见,共同沟未能大面积推广的原因不是资金问题,也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法律以及利益、管理问题造成的。 西欧国家在管道规划、施工、共用管廊建设等方面都有着严格的法律规定。如德国、英国因管线维护更新而开挖道路,就有严格法律规定和审批手续,规定每次开挖不得超过25米或30米,且不得扰民。日本也在1963年颁布了《共同管沟实施法》,解决了共同管沟建设中的资金分摊与回收、建设技术等关键问题,并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多次修订完善。然而中国地下管线的相关法规却严重滞后。除了《城乡规划法》中关于地下管线的指导性意见外,至今仍无全国性的地下管线管理办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