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德党镇芹菜塘自然村.docVIP

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德党镇芹菜塘自然村.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德党镇芹菜塘自然村

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德党镇芹菜塘自然村 村情概况   芹菜塘自然村隶属云南省临沧市 HYPERLINK /view/768638.htm \t _blank 永德县德党镇大草坝村委会,属于山区,距离村委会1.00 公里,距离镇  HYPERLINK /image/020e66f0d9401b8a7831aa65 \o 查看图片 \t _blank ?? 村庄一角 8.00公里,是村委会所在地。国土面积2.00平方公里,海拔1,860.00米,年平均气温15.90 ℃,年降水量1,418.00毫米,适宜种植水稻、玉米等农作物。有耕地402.00亩,其中人均耕地1.41亩;有林地914.10亩。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69户,有乡村人口286人,其中农业人口285人,劳动力153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40人。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8.8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1,300.00 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道路交通瓶颈制约,农业基础条件差,产业???短,农业科技含量低,农民综合素质不高,产业结构慢,农村基础教育落后,医务人员奇缺医疗设备简单,农民就医比较难。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增加茶叶、核桃种植面积100亩,养殖业方面发展395头,想尽一切办法增加农民收入,力争在十一五规划结束时全村人均纯收入增加到1600元。 自然资源   全自然村有耕地总面积298.3亩(其中:田104亩,地194.3亩),人均耕地2.09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拥有林地1819.7亩,其中经济林果地370.00亩,其中:茶园面积160亩(可采摘面积80亩),核桃面积10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1.82亩,当年新增核桃面积80亩,主要种植核桃、木瓜等经济林果;荒山荒地632亩,其他面积454亩。 农村经济   该自然村2009年农村经济总收入60.00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27.00万元,占总收入的59%;畜牧业收入17.00万元,占总收入的16%(其中,年内出栏肉猪90头,肉牛5头,肉羊70头);林业收入6.00万元,占总收入的16%;第二、三产业收入6.00万元,占总收入的6%;工资性收入3.00万元,占总收入的8%。农民人均纯收入2708.00元,农民收入以茶叶、畜牧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3.00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1人(占劳动力的30%),在省内务工8人,到省外务工3人。[1] 基础设施   该村截止2006年底,已实现通电、通路、通电话,无路灯。全村有69户通自来水,有69户通电,有0户  HYPERLINK /image/dc854fda91498d92b7fd4868 \o 查看图片 \t _blank ?? 村中田园 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36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0%和52%);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24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20户(分别占总数的35%和29%)。该村到乡镇道路为通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6.00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6.00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0辆,拖拉机6辆,摩托车2辆。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0户;装有太阳能农户0户;建有小水窖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0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115.00亩,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70.0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25 亩。该村到2006年底,农户住房以1 4 64 0之一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1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4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64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0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镇(乡)卫生院, 距离村委会卫生所0公里,距离镇卫生院6公里。该村没有公厕和垃圾集中堆放场地, 村内无生活排水沟渠设施,人畜混居的农户35户,占农户总数的12%。[2] 特色产业   该自然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主要销售往本县。2009年种植业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11.00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18.3%。该自然村目前正在发展木瓜、核桃等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茶叶、核桃产业。 人口卫生   该自然村现有农户35户,共有有乡村人口145人,其中男性73人,女性72人。其中农业人口145人,劳动力80人。该自然村以彝族,白族为主(是彝族、白族混居地),其中彝族108人,白族30人,其他民族5人。   参加农村合作医疗120人(人员名单附后),参合率 82.7%;享受低保2人(人员名单附后)。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镇卫生院, 距离村委会卫生所4公里,距离镇卫生院60公里。人畜混居的农户33户,占农户总数的94%。 文化教育     HYPERLINK /image/

文档评论(0)

185****7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