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幽门螺杆菌生涡嘛学性状的研究
幽门螺杆菌生物学性状的研究
慢性胃病(B型胃炎、胃溃疡等)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等一类常见病、多发病,长期以来,其病因尚未阐明。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Warren和Marshall从慢性活动性胃炎病人胃粘膜活检标本中发现并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后,引起了全世界 HYPERLINK .%63%6E/lilunshuji/xiaohuabingxue/index.html \o 中医书籍:消化病学 \t _blank 消化病学与有关基础科学的普遍关注。几年来,各国对Hp的研究迅猛发展,其中主要为临床实用性研究,有关Hp生物学特征相对较少,至于Hp具体致病机理则更少。
我们是从1985年开始与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合作开展这方面研究工作的,我们开初的工作(1985~1986)主要有:①在国内最早分离培养成功了Hp;②对上海地区各种慢性胃病中的Hp检出率作了调查;③用双盲法探讨痢特灵、灭滴灵治疗Hp阳性慢性胃炎的疗效,并验证Hp感染与慢性胃病人发病关系。上述研究结果表明:①我国Hp感染率与各种慢性胃病的关系和文献报道的同样广泛和密切;②根据Hp的检出率与各种慢性胃病的高度相关性、Hp感染者经适当药物治疗后与临床症状缓解,以及病理表现改善的密切程度,支持慢性胃病的Hp感染学说。1988年,我们又用Hp超声粉碎的抗原以ELISA法测定了Hp感染的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病人、健康体检者和新生儿血清中的抗Hp-IgG抗体,结果表明:①B型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病人的阳性率明显高于A型胃炎及健康体检组;②体检组中抗Hp-IgG阳性率随着年龄组的增长而升高,30岁~50岁组达最高峰,70岁以上又稍有下降,③新生儿组抗Hp-IgG阳性率反比1/2岁~10岁年龄组为高,接近成人水平。其抗体可能通过胎盘来自母体中,提示Hp是后天获得感染。上述人群中,抗Hp-IgG抗体水平调查的结果又增强了慢性胃病的Hp感染之说。
1987年我们微生物学教研室以“弯曲菌样细菌(Campylobacter-like organisms,CLOS)的生物学地位及致病物质的研究”课题名称申请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由此对Hp的生物学性状作了比较全面系统的研究,企图对Hp的生物学地位及致病机理作一些探讨。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①标本1985年5月~1989年10月分别取自上海市仁济医院、纺二医院、新华医院有上消化道主述病人的内窥镜检查标本。②菌种Hp均分自病人。除药敏试验和与空肠弯曲菌的交叉反应者外,都以88065,88073,88082,88109,88152五个菌株作为代表进行试验研究。
参考菌种:空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 jejuni,CJ)CJ-3276株和结肠弯曲菌F(Campylobactercoli,CC)CC-3278株由法国Borbeaux儿童医院Megraud博士惠赠,空肠弯曲菌CJ-S131由苏州医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提供。胎儿弯曲菌(Campylobacter fetus,CF)日本大阪大学微生物学研究所三轮谷俊夫教授惠赠。
1.2 方法
1.2.1 光学显微镜检查 取胃粘膜活检标本或菌种培养物在洁净玻片上涂薄膜。自然干燥,加热固定,革兰染色后油镜检查。另取胃粘膜活检标本作石蜡包埋切片,四苯胺兰(touidine blue)染色镜检。
1.2.2 分离培养 空肠弯曲菌选择性基础琼脂(上海市卫生防疫站生产)中补充以10%羊血和1%可溶性淀粉,并每1000ml培养基中加入1ml万古霉素(10mg/ml),1mlTMP(5mg/ml)和1mloctidione(5 mg/ml)制成平板后,置Queue三气培养箱(美国产),气体调节至5%O2,85%N2和10%CO2,37°C培养3d后观察。
1.2.3 生化鉴定 主要参考 Cliodna等方法:①氧化酶反应 用竹签挑取血平板上可疑菌落至已被1%盐酸二甲基对苯二胺(E.Mer-ck,Darmstadt产品)溶液浸透、并预先干燥过的滤纸上,10s内出现深紫红色为阳性。②触酶反应 用含3%H2O2液的毛细玻管碰触血平板上菌落,有气泡升起为阳性。③尿素酶反应 将含有菌落棉拭插入尿素肉汤中,30s内棉拭呈粉红色为阳性。④DNA酶试验 在含有甲葳胺兰核酸琼脂的平皿上打孔后,将细菌悬液加于孔中,37°C培养2h后观察结果。小孔周围出现透明小圈者为阳性。⑤碱性磷酸酶反应 用0.02mol/LpH8.0Tris-HCL洗下细菌菌落。加入0.5ml1%磷酸对硝基苯脂(Beckman产品),37°C水浴1 h ,观察结果。呈黄色者为阳性。⑥亮氨酰胺肽酶反应 取小试管2只,1只测定管加待测菌液(约3×1010cfu/ml)0.05ml,另1只空白对照管加H2O0.05ml。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