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连监控集群智慧网络舆情特点及对策
网络舆情特点及对策
大连蜂巢互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舆情的特点
局部问题全局化
简单问题复杂化
个体问题公众化
普通问题政治化
一般问题热点化
上诉不如上访
上访不如上网
互联网已经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管理。
---胡锦涛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讲话
网络舆情的特点及对策
一、网络舆情的特点和分类;
二、网络舆情频发的原因;
三、网络舆情的对策。
一、网络舆情的特点和分类
1.什么是网络舆情?
“舆者,众也”---《左传·僖公二八年》
网络舆情是舆情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指媒体或网民借助互联网,对某一焦点问题、社会公共事务等所表现出的情绪、态度或发表有一定影响力的意见或言论。
舆情:百姓的情绪情感
其特点是必须是一段时间内、众多网民、同一事件或话题、较为集中的评论,从这个特点上就可以看出仅仅是一条新闻在网络上被点阅并不能成为网络舆情,网络舆情必须有一定的反馈。只有点击率没有回复率的新闻不能成为网络舆情。
一、网络舆情的特点和分类
2003年广东“孙志刚事件”
2003年3月17日晚上,任职于广州某公司的湖北青年孙志刚在前往网吧的路上,因缺少暂住证,被警察送至广州市“三无”人员收容遣送中转站收容。次日,孙志刚被收容站送往一家收容人员救治站。在这里,孙志刚受到工作人员以及其他收容人员的野蛮殴打,于3月20日死于这家收容人员救治站。
一、网络舆情的特点和分类
2.网络舆情的传播机制
传统媒体报道或网友爆料
网友讨论
形成网络舆论压力
政府应对
再掀波澜
(如果应对不当)
政府解决问题
网友注意力转移,网络舆情消散
一、网络舆情的特点和分类
3.网络舆情事件的分类
①监督政府类舆情
“逢官必炒”、“逢腐必究”是近年来网络舆情事件炒作的重要话题之一
社会转型期多种因素影响
人们复杂的心理状态
一、网络舆情的特点和分类
晒晒咱们公务员的福利
②爱国情绪类舆情
2008年4月奥运火炬传递在法国遭遇麻烦时,有调查表明:
97%反西方做法
一、网络舆情的特点和分类
③谣言类舆情
2009年7月17日,河南省开封市杞县上演的现代版“杞人忧天”。
一、网络舆情的特点和分类
④涉及“公平”和“公正”,对政府不信任类舆情
改革的深入、经济的腾飞,一方面带给人们的是物质的极大满足,另一方面带来的则是各种矛盾的增多
一、网络舆情的特点和分类
⑤网络黑手操纵类舆情
网络水军即受雇于网络公关公司,为他人发帖回帖造势的网络人员。为客户发帖回帖造势常常需要成百上千个人共同完成,那些临时在网上征集来的发帖的人被叫做“网络水军”。
一、网络舆情的特点和分类
二、网络舆情频发的原因
1.互联网和社会的发展,网民出现的变化。
①随着网民数量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网民更加关注时政,网民想通过互联网参与社会管理的意识不断增强。
国家
层面
祖国统一
民族尊严
南海问题
中美中日关系
社会
层面
安全生产
问题
食品药品
安全问题
政府
层面
公权力问题
人员任用
执政问题
腐败问题
作风问题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舆情分析师王金丽:
尽管网民要求“严惩不良企业”的呼声一直高涨,官方却始终缺乏壮士扼腕的魄力,不仅在媒体舆论监督过程中屡有干预,企图掩盖真相的行为,更在排查和问责中不愠不火,甚至给人以“官商勾结”的印象,对地方政府的公信力造成严重伤害,也使得网民对这一事件表现出极为不满的情绪。
②网民的组织性越来越强,网民网上围观和现实中的网下行动相结合起来的事情越来越多。
2009年“邓玉娇”案后,网友“超级低俗屠夫”看望邓玉娇
二、网络舆情频发的原因
③网民深度探求事件欲望增强,“关联性”话题层出不穷。
二、网络舆情频发的原因
2.网络载体的多样化成为网络舆情频发的重要推动力量。
常见的网络载体有:
BBS(论坛)、博客、个人网页、即时通讯工具(QQ、MSN)、微博、博客微视频、网络社群(校内网、开心网、QQ群)
二、网络舆情频发的原因
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出现,实现了信息发布与事件进展同步进行。
2009年6月湖北“石首事件”
然而,在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的同时,部分官员对新媒体的认识有限,也是造成网络舆情频发的原因之一。
二、网络舆情频发的原因
3.一些政府公信力的缺失和少数官员素质低下,成为舆情热点发生的导火索。
二、网络舆情频发的原因
《史上最强政府工作人员招考,福建屏南县,恐怕只有一个符合条件》
屏南县财政局下属的收费票据管理所招聘公务员,屏南县人事局主办的“屏南人事人才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