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配电网规划技术指导原则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配电网规划技术指导原则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配电网规划技术指导原则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2016/05/25印发封面2016/06/01实施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配电网规划技术指导原则
PAGE \* MERGEFORMAT63
目 录
TOC \o 1-1 \h \z \u HYPERLINK \l _Toc450150938 1 总则 PAGEREF _Toc450150938 \h 1
HYPERLINK \l _Toc450150939 2 规划编制基础及要求 PAGEREF _Toc450150939 \h 1
HYPERLINK \l _Toc450150940 3 一般技术原则 PAGEREF _Toc450150940 \h 3
HYPERLINK \l _Toc450150941 4 负荷预测及电力平衡 PAGEREF _Toc450150941 \h 7
HYPERLINK \l _Toc450150942 5 110千伏配电网规划 PAGEREF _Toc450150942 \h 8
HYPERLINK \l _Toc450150943 6 35千伏配电网规划 PAGEREF _Toc450150943 \h 11
HYPERLINK \l _Toc450150944 7 中压配电网 PAGEREF _Toc450150944 \h 12
HYPERLINK \l _Toc450150945 8 低压配电网 PAGEREF _Toc450150945 \h 16
HYPERLINK \l _Toc450150946 9 继电保护 PAGEREF _Toc450150946 \h 16
HYPERLINK \l _Toc450150947 10 配电网自动化 PAGEREF _Toc450150947 \h 19
HYPERLINK \l _Toc450150948 11 配电网计量 PAGEREF _Toc450150948 \h 21
HYPERLINK \l _Toc450150949 12 配电网通信 PAGEREF _Toc450150949 \h 24
HYPERLINK \l _Toc450150950 13 电源接入系统 PAGEREF _Toc450150950 \h 26
HYPERLINK \l _Toc450150951 14 电力用户供电 PAGEREF _Toc450150951 \h 27
HYPERLINK \l _Toc450150952 附录 PAGEREF _Toc450150952 \h 29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配电网规划技术指导原则
总则
为进一步促进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配电网规划建设工作规范化和标准化,确保电网安全经济运行,推进电网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适应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创建国际先进省级电网企业的发展战略要求,建设“智能、高效、可靠、绿色”的现代化配电网,特制定本原则。
本原则适用于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110千伏及以下各电压等级配电网规划工作。
本原则的解释权属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规划编制基础及要求
整体原则
2.1.1配电网规划应贯彻国家法律法规和南方电网公司建设方针,满足电力市场发展需要,适度超前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及电源规划,各电压等级电网规划应互相协调,促进电网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2.1.2配电网规划应坚持将提高供电可靠性作为核心目标,遵循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关于风险、效益和成本综合最优的原则,进行经济技术分析,注重投资效益,确保电网安全经济运行。
2.1.3 为安全、可靠、经济地向用户供电,配电网应具有必备的容量裕度、适当的负荷转移能力、一定的自愈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合理的分布式电源接纳能力,提高配电网的适应性和抵御事故及自然灾害的能力。
2.1.4 配电网规划应遵循差异化原则,根据不同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用户性质和环境要求等情况,采用差异化的建设标准,合理满足区域发展和各类用户的用电需求。
2.1.5配电网应有序提升智能化水平,逐步实现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检测的自动化,适应新能源、新技术和新应用的发展需求。
2.1.6 配电网规划应纳入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合理预留变电站、开关站、环网室(箱)、配电室站点及线路走廊用地,配电设施应与城乡其它基础设施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