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唐代壁画中的建筑建筑特点.ppt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唐代壁画中的建筑建筑特点

;唐代壁画:人物大都丰腴饱满用色丰富,造型写实 花卉装饰图案繁复华丽,多绘制牡丹、石榴、葡萄 等。 所以,唐代建筑风格特点是气魄宏伟,严整又开朗 。现存木建筑物质反映了唐代建筑艺术加工和结构 的统一,斗拱的结构、柱子的形象、梁的加工等都 令人感到构件本身受力状态与形象之间内在的联系 ,达到了力与美的统一。而色调简洁明快,屋顶舒 展平远,门窗朴实无华,给人庄重,大方的印象, 这是在宋、元、明、清建筑上不易找到的特色。唐代盛行直棂窗,窗棂上的纹样有龟锦纹及花纹繁密的球纹等。室内壁面上往往会有壁画,天花板形式很简洁。这时候的彩画构图已初步使用 晕,它对以对晕、退晕为基本原则的宋代彩画有一定的启蒙作用。在使用花纹方面,除莲瓣以外,窄长花边上常用卷草构成带状花纹,或在卷草纹内杂以人物。这些花纹不但构图饱满,线条也流畅挺秀,还常用半团窠及整个团窠相间排列,以及回纹、连珠纹、流苏纹、火焰纹及飞仙等富丽丰满的装饰图案。 ; 从唐代建筑壁画可以看出,唐代宫阙是从周汉就有的阙发展来的,并与东汉至 北朝盛行的坞壁阙有更密切的传承关系。“阙”之一名,首见于《诗经》。《郑风·子 衿》曰:“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说明周时已经有了阙。自 东周以至东汉,阙主要都是作为一种礼制性建筑而存在的。形制是两座孤立的台, 台上有屋,对峙于宫门、城门、墓道和庙门之前,起标表入口以壮观瞻的作用。大 约自东汉中期开始直至南北朝,坞壁大量兴起,在坞门处往往也建阙,它不再孤立 于大门外边而是紧挟在坞门两侧,突出了它的物质性功能即军事防御作用。坞壁阙 在敦煌早期窟中也可大量见到,大都是塑出的,称为阙形龛,双阙中间连有屋顶, 但中间屋顶仍低于左右阙,保持有汉阙双峙的构思;少数是画出的,其中有的中央 屋顶比双阙为高,显出了以中央屋顶为构图中心的新意匠,为阙的继续发展提供了 可能性。隋唐以后,随着国家的统一,社会趋于安定,同时也随着中央集权制的加 强,这种在汉代本来是有严格等级规定的阙又恢复了它的权威性而且更加严格了, 遂专属之于帝室,而且除个别帝陵有墓阙外,阙都建于宫门处,形成了宫阙独步的 局面。 ;阙;阙的形成及分类;唐代宫阙建筑代表——含元殿 含元殿是大明宫的正殿,近代考古研究显示,含元殿建在高出南面地面10米以上 的高岗上,前面用砖砌成高大的墩台,设三条坡、平相间的道路登上,称龙尾道。 台顶又建二层殿基,下称“陛”,上称“阶”。墩台、龙尾道、陛、阶四周都有雕刻精 致的石栏杆环绕。殿即建在最上层台基上,为重檐庑殿顶建筑,总宽近58米。殿 身面阔十一间,进深四间,四周加一圈深一间的廊,形成面阔十三间、深六间的 下檐。殿基高于坡下15米,面阔11间,进深4间,殿外四周有宽约5米的“玉阶”三 级,殿前有长达70余米的龙尾道至殿阶。; 含元殿东西侧各有廊十一间,至角矩折 向南通向翔鸾、栖凤二阁。二阁作三重子母阙的形式,下有高大的砖砌墩台。二阙下左右外侧有各长十五间的东朝堂和西朝堂。而殿前方左右分峙的翔鸾、栖凤二殿阁之间有回廊相连,成“凹”形,是周汉以来“阙”制的发展,且影响了历代宫阙直至明紫禁城的午门。含元殿在“凹”形平面上组合大殿高阁,相互呼应,轮廓起伏,体量巨大,气势伟丽,开朗而辉煌,极富精神震慑力。古时有人形容它的气魄“如日之生”、“如在霄汉”,不愧为大唐建筑杰出的代表。含元殿662年开始营建,翌年建成,以后的200多年间一直被使用,是举行国家仪式、大典之处,所谓“千官望长安,万国拜含元”、“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就是描写含元殿大朝会的盛况。遗憾的是,如此壮丽的宫殿,于886年毁于战火。; 含元殿利用龙首原高地为殿基。其大台基是因就南坡铲削并夯筑增补而成。含元殿 就是建立在这高大的台基上。可以由此俯视长安城。含元殿平面呈“凹”字形,殿面阔11 间,进深4间,各间广5.3米。四周加一圈深1间的廊,形成面阔十三间、深六间的下檐。 含元殿东西两侧前方有翔鸾、栖凤两阁,以曲尺形廊庑与含元殿相连。两阁前侧各有一 处朝堂遗址。殿即建在最上层台基上,为重檐庑殿顶建筑,总宽近58米。含元殿居高临 下,两翼开张,包括二阁在内,建筑群总宽约200米,气势弘大,大朝会时数万人列于 殿下广场,李华在《含元殿赋》云:“左翔弯而右栖凤,翘两阙而为翼。”足见其壮观。 殿前有长78米的“龙尾道”,砖石砌筑,阶梯与漫坡相间,三条并列,中间御道宽25.5米, 两侧道各宽4.5米。道面平段铺素面方砖,坡面铺莲花方砖,两边为有石柱和螭首的青石 勾阑。墩台、龙尾道、陛、阶四周都有雕刻精致的石栏杆环绕。 ;唐代阙楼 唐懿德太子李重润墓壁画;斗拱;斗拱的构成;斗拱的用途;斗拱在中国古建筑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 ;在敦煌石窟中保存的大量唐代佛教寺

文档评论(0)

sandaolingcr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