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七调语文试题(word版).docVIP

2017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七调语文试题(word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七调语文试题(word版).doc

PAGE  PAGE 7 河北衡水中学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第七次调研考试 高三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阅读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第I卷 选择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及诗歌理解(10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不仅在舞台上风姿绰约,在日常生活中也气度不凡,无论何时何地,他总能让人为之倾倒。 ②我还是希望留在央校,九年来,我跟央校耳鬓厮磨,一片树叶、一块草皮都是有感情的,都是能勾起情思的。 ③文艺评论必须以此为指导,既不能胶柱鼓瑟,封闭疆北,也不能一味照搬西方理论,削足适履。 ④事实上,类似的案例不胜枚举。搜索引擎的这些问题,被公众注意了、媒体跟进了,才有机会得到糾正。这样的监督方式难免挂一漏万。 ⑤上海这座城市,高楼林立,米珠薪桂,各种生活配套设施齐全,市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瞩目的国际大都市。 ⑥家庭条件的优越和父母的溺爱,养成了他傲慢狂妄的个性,不管对谁都侧目而视,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小霸王模样。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实时性是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媒体的重要特点,是通过图片、声音、文字对新近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件进行传播的。 B.中共六大会址常设展览馆的建成和开放,是中俄友好合作深化的象征,为中俄两国人民架起了一座增进理解、深化友谊的新桥梁。 C.我真切感受到,培养一支精干有力的部队,团结一个和谐坚强的班子,是重要的领导力之一,而这关键在于学习能力和读书习惯密不可分。 D.近年来,我国粮食连年增产,农业稳定发展,但长期农业粗放的发展方式也让我国面临着资源环境的多重挑战。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1分)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很早就重视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这是符合一般学习规律的正确方法。因为学习不但要靠理解力,还要靠记忆力。 。哪一个妄人如果想抛弃这个过程一下子就把什么都学会,其结果必定要吃大亏。 A.而无论一个人的理解力和记忆力有多强,他要理解和记住刚学会的东西,总要有一个过程 B.而一个人要理解和记住刚学会的东西,总要有一个过程,无论他的理解力和记忆力有多强 C.而无论一个人的理解力和记忆力有多强,没有一个过程,他难以理解和记住刚学会的东西 D.而一个人没有理解和记住刚学会的东西,不是他的理解力和记忆力弱,而是没有一个过程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4?5题。(2分) 沙丘城下寄杜甫 李白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 A.诗歌首句写诗人有几分无所事事的烦闷,但到第二句时,情调急转,用“高卧”一词表明诗人内心的闲适。 B.三四句用“古树”和“秋声”交代了诗人居住的周边环境,萧瑟的秋风,凄寂的气氛,更令诗人思念友人。 C.第五句“不可醉”,即没有那个心情去痛饮酣醉。第六句“空复情”,因为诗人无意欣赏,歌声也只能徒有其情。 D.最后两句诗人寄情于流水,照应诗题,点明了主旨,那流水不息、思念不绝的意境,更造就了语尽情长的韵味。 5.下列诗句中,与“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手法相同的一项是(1分) A.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李白《行路难》)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D.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6题。(3分) 临江仙 苏轼 夜饮东坡①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②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注】①东坡:在湖北黄冈县东。这首词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所写。②縠纹:比喻水波细纹。 6.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3分) A.上阕首句点明了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度,醉而复醒、醒而复醉的描述,表现了作者寄情于纵饮的心境。 B.“归来仿佛三更”句,一方面表明作者回寓所的时间之晚,另一方面也从侧面反映了作者当时酒醉的情态。 C.上阕后三句写家童已鼻息如雷导致作者无法进门,只好转而谛听江涛汹涌的声音,更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无奈。 D.下阕前两句写出词人的叹息:遗憾自己总是身不由己,没有办法掌握自己的命运,总免不了劳苦奔波。 E.一叶小舟从作者眼前的江面飘逝,不由得让作者感慨万千,希望能将自己的后半生寄托在这广阔的江海里,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无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aoxiao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