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山地的形成(第1课时).doc
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第1课时)
主讲教师: 马晓丽(高中地理)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读图、分析,了解褶皱、断层的概念,认识褶皱山和断层山的形成和基本形态特征。
3.通过“活动1、2”,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地质构造、地貌类型,培养其读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自由组合形成学习共同体,进行信息的采集、分类、分析等活动。
2.利用直观的模型、图片、图像等进行演示,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山地地貌的成因与特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背斜成谷,向斜成山”教学,树立事物是运动的,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课内、外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学会倾听和欣赏别人,学会从分歧中尊重别人,从而提高人文素养。
3.通过案例研究,帮助学生建立用于探索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及处理:
重点:1.山地的三种类型:褶皱山、断块山、火山。
难点:1.正确判断“背斜、向斜”;
2.阅读褶皱、断层示意图,分析褶皱、断层的 成因及地貌表现。
三、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讨论分析法。
四、课前准备
1.筷子、条状橡皮擦
2.提前让学生自己预习,做褶皱和断层的模型。
五、课时安排与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
褶皱山 3. 地貌表现
背斜向斜未被侵蚀前山地谷地侵蚀后谷地山地基本概念
二、断块山-断层
2.背向斜的判断方法
a.岩层弯曲方向:
b.岩层新老关系: 谷地 山地(陡)
六、教学过程:
【师讲】:上课!
【学生】:起立,老师好!
【师讲】:同学们好,请坐!
【新课导入】在???新的内容之前,我们一起来看一组拼图,看看这显示的是哪里?看谁猜的快!【学生】:红山!【师讲】:是,红山对我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可是你们了解它的成因吗?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第四章第二节《山地的形成》!
【讲授新课】
4.2山地的形成(板书)
【师讲】:山地是陆地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陆地的骨架。山的类型多种多样,有褶皱山、断块山、火山。我们先来学习褶皱山。
褶皱山(板书)
【师讲】:我们先来看一个图,这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岩层。
【师问】:我们之前学过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的三大岩类你们还记不记得?哪三大岩类?
【学生】: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师问】:没错。那你看这个图片显示的岩层是属于哪一种?为什么?
【学生】:沉积岩。因为有明显的层理结构。
【师问】:非常好。当岩层没有受到任何力的时候,岩层是水平的。那我们看这个水平的岩层如何能变成下面这幅图所显示的样子?
【学生】:受挤压力。
【师讲】: 没错。当地壳运动产生强大的挤压力的时候,岩层会发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这叫褶皱。我们也可以看出褶皱有这么多弯曲,我们把其中的一个弯曲称之为褶曲,因此褶皱的基本单位是?
【学生】:褶曲。
【师讲】:褶曲按照它的形态具体可以分为背斜和向斜。下面大家自己观察这幅图,来分析背向斜从形态上有什么不同?从岩层的中间到两翼的新老关系来分析的话,背向斜又有什么不同?讨论完了完成学案中相应的题。
【读图引导】1.地层的形成→受力弯曲→背斜、向斜的形成;2.从水平方面和垂直方向上判断岩层的新老关系。学生讨论分析。
【板书】背向斜的判断方法
【师问】:哪个组来回答第一个问题?
【学生】: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向斜岩层向下弯曲。
【师问】:嗯,非常好。从岩层的新老关系看又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背斜岩层中间老两翼较新;向斜岩层中间较新两翼较老。
【师问】:其他同学有没什么问题?
【学生】:没有。
【师问】:由于判断岩层新老关系有一些难理解,我们一起来看下面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