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pptVIP

  1. 1、本文档共10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

普 通 高 中 课 程 标 准 实 验 教 科 书;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专题概析;应运而生;【课标要求】 1、知道儒、道、墨、法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2、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 3、认识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孔子和早期儒学; 孔子的思想; 仁(核心); “仁”的表现:;孔子的思想主张;⑶中庸之道;问题探究:仁、礼、中庸是什么关系?;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面向现实;传承文明                                                                  ;子曰:“仁者爱人。” “克己复礼为仁。” “有教无类。”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以德”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 “三人行,必有我师”;问题探究:; 伏尔泰在孔夫子石像下写下了如下的四行字,以表达他对这位圣贤的尊敬心情。 “他是唯一有益理智的表现者,从未使世界迷惑,而是照亮了方向,他仅以圣贤而从未以先知的口吻讲话,但大家认为他是圣贤,甚至在全国也如此。” ——[法]安田朴:《中国文化西传欧洲史》;孔子对后世的影响;孟子的思想:仁政,君轻民贵,仁、义、礼、智四种道德规范;仁政:提出“政在得民”,反对苛政;荀子思想: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荀子》 ;对孟子和荀子的评价:;比较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主张;儒学思想的现实意义;(2011·上海单科·8)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 A.爱无差等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存天理,灭人欲;(2012·海南单科卷·2)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A.民本思想 B.仁政思想 C.礼法并重 D.礼治为先;(2013·浙江文综·12)在人类文明史上,许多思想家对后世产生影响常常是通过教育的途径。下列思想家中通过私学培养人才的有 ①孔子 ②韩非 ③朱熹 ④亚里士多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013·江苏单科·21)(12分)家训宗规伦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通过家国意识同构,旨在实现社会和谐,体现了民族传统道德思想与规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子(孔子弟子)曰:“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 材料二 约之二: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一家雍睦(和睦),端由于此。即同宗相处,须要安分守己,尊莫凌卑,强莫欺弱;卑幼者不许冒犯长上,富贵者宜怜穷困。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政治主张。 (2)历代许多家训体现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据材料二,归纳儒家伦理的主要内容。;老庄之学;老子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问题探究:现实社会中,哪些观念能找到老子思想的影子?;庄子的思想; (1)、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提出“齐物”论(即 任何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这充分反映了没 落贵族完全丧失了探求客观真理的信心); (2)、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韩非子 (约前280年-前233年),战国时期法家集大成者;“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 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 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 民,皆守株之类也。”;韩非子; 结合韩非子的思想分析为什么说法家思想是战国时期最“有用”的思想?;墨 子(约前468-376年),姓墨名翟,鲁国 (今山东滕州)人。;兼爱、非攻、尚贤、节用……;

文档评论(0)

shaoye34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