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辨证论治中看整体观.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辨证论治中看整体观.doc

  从辨证论治中看整体观   【关键词】辨证;论治;整体观      整体观是中医学 治疗 疾病的一种思想方法,亦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作用,把各部分联系在一起。脏腑功能失常,可以通过经络反映于体表;体表组织器官有病,亦可通过经络影响到所属脏腑;脏腑之间又通过经络而互相影响。因此在诊断治疗时,可以通过五官形体、舌脉等外在的变化,了解体内脏腑的虚实、气血的盛衰、正邪的消长。整体观的另一主要内容是人与 自然 界的关系。祖国医学认为四时气候,地土方宜,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变化,对人体生理病理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既强调人体内部的协调完整性,也重视人体和外界环境的统一性,这种从整体出发,全面考虑问题的指导方法,贯穿在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整个过程中。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治疾病的重要原则和方法,亦是中医学术特点和精华所在。临床通过辩病因,辨病位,辨病态,辨病机,辨症候,辨病理环节,针对疾病的症结所在,审察病人的虚实强弱,采取积极主动的恰如其分的治疗,既注意到人体内外环境的联系和统一性,如内外相应与脏腑经络相关的辨证,也注意到个体体质差异等特点,因而有一病多方,多病一方的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等。所以说辨证论治是中医诊疗疾病的 规律 ,亦是整体观在临床上的具体运用。整体观指导辨证论治;辨证论治体现整体观,两者有局部与整体;内因和外因;原因和结果等方面的辨证关系。试从以下面几方面简述之。      1 从认识疾病中看整体观      中医学认为各种疾病的发生,皆是由于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从而导致人体阴阳血气脏腑经络等生理功能失常,使机体内外环境的相对平衡状态遭到破坏所致。《金匮要略》说:“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认为人与自然息息相关,不正常的气候,常为邪气病毒侵袭人体的诱因,但主要决定于正气(是指机体各脏器组织器官的机能活动及外在环境的适应力和对致病因素的抵抗力)的强弱,只要五脏真气充实营卫畅通,抗病力强,则“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病则无由入其腠理。邪气(指各种致病因素)只有在正气不足的情况下,才能乘虚而入,改变机体内外环境的相对平衡状态,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即“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所以中医学的发病学是建立在脏腑经络和内外环境对立统一的整体观的基础上的,绝不能离开整体而从发病局部或离开客观环境而从发病机体加以解释。   中因学认识病因,除了了解可能作为致病因素的客观条件外,主要以病证的临床表现为依据的,亦即通过分析疾病的症状体征来推求病因,从而为治疗用药提供依据。这种“辨证求因”的方法,同样贯穿着整体观。中医学将病因分为内外两大类,外因如六淫疫气,内因如精神精志劳倦内伤等,并认为外因和内因是密切相关是互为因果的。在一般情况下,外因往往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亦即外因只有在内因作用下才能发生疾病。即《内经》所说:“风雨寒热不得虚,故邪不能独伤人”。这充分说明了以内因为依据,外因为发病条件的发病学观点。   中医学认识病理,不停留于症状体征的分析,不拘于病因的探求,而是强调从机体内外环境的复杂关系中,去对病者体质,精神状态,病因性质以及客观环境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例如虚和实是机体与致病因素相互都真的反映,《内经》认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实主要是指邪气亢盛,是以邪气盛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反映,如临床上见到的痰涎壅盛,淤血内阻,水湿泛滥以及壮热狂躁,声高气粗,腰痛拒按,脉实有力等皆属于实证;虚主要是指正气不足,如大病久病,消耗精气而致的机能衰退,表现为神疲体倦,面容憔悴,心悸气短,自汗盗汗,脉虚无力等。可见任何病理进程,不仅仅反映某一局部的形态变化,而更重要是反映了整体的功能变化。      2 从诊断中看整体观      诊断是辨证的前提,辨证是诊断的基础。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局部的病变可以影响全身,内脏的病变可以从五官、四肢、体表各方面反映出来。正如朱丹溪说:“欲知其内者,当以观乎外,诊于外者,斯以知其内,盖有诸内,必形诸外”。充分体现出整体观在中医诊断中的重要地位。因此中医诊断疾病,不是孤立地着眼“病人”,也不是孤立地对某一症状体征,而是从整体出发,对发病季节,地理环境,体质强弱,精神状态以及表现于神色脉象舌苔等各方面情况,作全面综合分析归纳,这种内外结合,统一审查,正是中医诊断的重要原则和特点。   整体观在诊断中还体现在强调各种诊法的整体性,即“四诊四参”。望闻问切是调查了解疾病的不同的四种方法,各有其独特作用,不能互相取代,因此在临床运用时,必须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也就是“四诊合参”才能全面系统地了解病情,作出正确的诊断,避免片面性。如切脉在中医学诊法中占有独特地位,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