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地质学分论--地面塌陷.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环境地质学分论--地面塌陷

环境地质学;;概 述 地面塌陷的危害 我国地面塌陷的分布特点 地面塌陷的形成条件及发生机理 岩溶塌陷的稳定性评价 地面塌陷的防治;一、概述;地面塌陷;二、地面塌陷的危害;2009年7月4日凌晨2时30分许,鄂州市汀祖镇刘云村陈盛湾村内,一幢占地面积百余平方米的平顶楼房部分向地下塌陷6米,户主30岁的儿子被埋遇难。 ;安徽淮南采空区塌陷 ; 2000年4月6日下午4时-8时,洪山区青菱乡烽火村地面塌陷。陷坑18个,最大陷坑长63米、深6-7米;最小陷坑1-2长,深小于2米。陷坑带呈近东西向分布,散分在东西300米、南北250米的范围内。有2栋民房完全倒塌,有16栋民房出现不同程度的开裂、破损。;西安70米长路面塌陷,9辆货运汽车掉进深约3米、长约70米的坑中附近群众以为地震 ;我国东部岩溶区,铁路4010公里,岩溶塌陷376处,近十年间中断车1860小时,颠覆列车3次。; 3、引发矿井水患 ; 4、破坏农田;三、我国地面塌陷分布的特点;1、北方岩溶地面塌陷区 长江以北,由于华北地台大多为大型宽缓的褶皱和断块构造,气候较干旱,降水量少,岩溶发育程度不高,除古代的岩溶洞穴系统有部分残留外,现代岩溶主要以溶蚀裂隙为主。 岩溶地面塌陷大多集中在山区与平原的过渡地带,如辽宁省的南部、山东的泰安、枣庄、莱芜、河北的唐山、秦皇岛柳江盆地、江苏的徐州、安徽的淮南、淮北等地。 分布有古代岩溶塌陷的痕迹——陷落柱。华北地台曾经历过多次构造运动,地下水的区域排泄基准面也多次变迁,致使碳酸盐岩地层形成大量的洞穴。古代岩溶塌陷主要分布在晋、冀、鲁、豫、陕等省,太原西山、汾河沿岸、河北太行山一带的煤田中较为常见。 ;2、南方岩溶塌陷区 位于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是我国碳酸盐岩分布最集中、面积最大的区域,总面积约176.08×104km2。气候温热湿润,植被茂密,地质构造多为紧密的褶皱和密集的断块,现代岩溶十分发育。 裸露岩溶区和半裸露岩溶区的面积占碳酸盐岩总面积的41.3%,主要分布于云南、贵州、四川、广西、湖南、江西、湖北等省。湖南省岩溶塌陷居全国之首,其次为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再其次为贵州、云南、四川。 矿山排水、开采地下水、水库蓄水等人为干扰岩溶水流场的活动,是诱发岩溶地面塌陷的主导力量。 ;(二)矿山采空区地面塌陷的分布 矿山采空区地面塌陷是我国地面塌陷中另一种重要形式。其中煤矿开采造成的地面塌陷比例最大。 目前我国采矿业造成的地面塌陷主要分布在全国20个省区市,塌陷点总数达17138个,占全国各种类型地面塌陷总点数44.4%,其中湖南省为12549个,再其次为内蒙古自治区2800个,再其次分别为山西、黑龙江、安徽、河南等省。 ;四、地面塌陷的形成条件及发生机理; 地下空洞的形成,可以是自然力,也可以是人工挖掘的结果。 在可溶盐岩分布区的岩溶洞穴包括各种形态的溶洞、溶隙、管道等。一般而言,当可溶岩岩性较纯,岩层厚度较大,出露分布广,断层较发育、岩层较破碎时,岩溶较易发育。 岩溶洞隙的发育一般受岩溶地下水排泄基准面的控制,多发育于浅部,向深部逐渐减弱。浅部岩溶洞隙由于地下水活动频繁,交替强烈,一般连通性较好,成为塌陷物质的储集空间和运移通道。塌陷坑与开口洞隙存在着密切的垂向对应关系。洞穴愈大,塌陷规模也愈大;洞隙开口愈大,塌陷速度愈快。 地下井巷系统是最易引发地面塌陷的一种人工洞室。;(2)洞穴围岩状况 地下洞穴的受力状况如同梁的受力,洞的顶板相当于承载上覆岩土体自重的梁,洞的两侧如同位于梁端的两个支点。是否发生塌陷取决于顶板能够形成稳定的支撑拱。 ;2、岩土体的外部条件 (1)自然影响因素 (a)大气降水 降雨入渗水可以使洞顶覆岩的含水层增大,自重加大; 下渗水流会湿润裂隙面,降低岩石块体间的抗滑阻力,从而引起洞顶和洞壁的进一步变形而失稳。 降雨强度大、历时较长时,入渗的水流进入围岩中的宽大裂隙,形成较大的动水压力和冲刷作用。 在岩溶地区,降水入渗对补给封闭岩溶洞穴,快速上升的岩溶水会压缩洞内,形成上挤的压力,导致气爆发生,引发洞顶塌陷。;(b)河、湖近岸地带的侧向倒灌作用 河、湖近岸地带普遍分布着孔隙潜水与岩溶水组成的双层含水介质。 汛期洪水位急剧上升的情况下,河、湖水将向地下水产生侧向倒灌,地下水位随之上升。这时岩溶地下水对洞隙上覆盖层土体产生正压力或使浮托力增大。 在洪水位迅速回落时,岩溶地下水位回落快于潜水位,对洞隙上覆盖层的浮托力很快消减,通过洞隙开口处从潜水含水层向岩溶洞隙产生垂向的渗透潜蚀作用,在盖层中形成土洞进而扩展形成

文档评论(0)

sandaolingcr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