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南传统民居教育中的环境伦理表征及研究途径.docVIP

滇南传统民居教育中的环境伦理表征及研究途径.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滇南传统民居教育中的环境伦理表征及研究途径.doc

PAGE  PAGE 8 滇南传统民居教育中的环境伦理表征及研究途径   摘要: 在云南地域内,滇南民族传统村寨有着独特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其散布于广袤土地的习俗礼仪、村社结构、建筑聚落等作为民俗生活载体,表现出的环境友好伦理观念不但迥异于都市生活场景,而且与其他地域也截然不同。本文以滇南民族地区为研究视域,对其传统民居在环境友好伦理观念及在自我环境友好伦理观指导下的人居环境营建的布局方法、建构经验、材料运用、构造措施等进行论述,探索其教育过程中的环境伦理表征及其研究途径。   Abstract: In Yunnan, Southern Yunnan traditional village has a unique typicality and representativeness, whose customs and etiquette, village community structure, architectural settlement and othters spreading in the vast land as the folk life carrier have showed the environmental friendly ethics concepts but are different from the scenes of urban life and that of other areas. In this paper, Southern Yunnan has been taken as a research perspective, and human settlements construction layout method, construction experience, the use of materials, construction measures are discussed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environmental friendly ethics concepts and self-environmental friendly ethics concepts, so as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environmental ethics education and its research approach.   关键词: 滇南传统民居;高等教育;环境伦理表征;研究途径   Key words: Sorthern Yunnan traditional dwellings;higher education;environmental ethics characterization;research approach   中图分类号:TU24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6-0248-02   0 问题的提出   滇南民族传统村寨及民居隐性的环境友好伦理观及显性的在其环境友好伦理观指导下的传统村寨及民居营建实态是对应的,总结其建造模式并从中寻找基本的法则和建构的相关基本理论,从而能够为建造及设计实践提供工具性知识。同时,通过理论研究将其中的优秀传统达到理论化和知识化的目的,以批判和改造建筑学主流理论的方式进入人居环境学科基础理论范畴,并达到补充和修正人居环境学科在环境友好方面的理论不足和实践偏差。   1 区域的典型性   滇南地域选择的典型性特点使研究整体推进具有较好的代表性意味。所谓一方水土一方人、一方人置一方景。“滇南地域”的视域并非是行政区的范围,而是文化地域的概念。该地域是由大自然特殊地理结构的因素、绵延其间的哀牢山脉和红河流域以及民族类型多样及其分布特点所综合决定的。   这一地域的典型性首先是大自然特殊地理结构的因素。云南省地形分布的特点是西北高、南部低,随着海拔渐渐下降,立体气候越来越显著。全省降雨量最大的就是滇南红河南岸哈尼族聚居地区,也有在该地域形成中国最集中、最发达的梯田稻作区的地理构成环境。其次是与绵延其间的哀牢山脉和红河流域直接相关。地貌特征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区域内众山在亿万年间的发育中被红河、藤条江水系深度切割,呈中部突起、两侧低下的分布形式,从上空鸟瞰,层峦叠嶂,地形绵延起伏,高低错落,呈“V”形发育,属典型的切割山地类型。最后是与其民族类型多样及其分布特点密切关联。云南少数民族占中国56个民族中的52个,其中超5000人的26个,而滇南地域又有15个之多,而且该地域多民族共居一山的情况比较常见,整体是根据海拔高低分层栖居,海拔144m到600m的河坝区主要是傣族的分布区;600m到1000m的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