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活风险.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现代生活风险.doc

PAGE  PAGE 3 现代生活风险   生活充满风险。作为一个小民,你承受的生活风险,往往毫不悲壮地出自交通意外、台风、注水西瓜和手机。   是的,还有手机。2006年,曾经有一则图文并茂的帖子风行于各网站,说俄罗斯人做了一个哀伤的实验,将生鸡蛋放在陶瓷杯里,两侧各放一部手机,让它俩通话65分钟,结果这个可怜的鸡蛋就不可逆转地被煮熟了。   作为一个鸡蛋,它的下场通常是被吃掉,至于被锅蒸熟,被温泉烫熟,还是被手机煮熟,相信都没有太大分别。可是很自然地,读者怜香惜玉地、感同身受地看到自己同鸡蛋面临类似的凶险――尽管我们的脑袋似乎蹦不出小鸡,煮起来也未必像鸡蛋那么容易熟。   好在是一场虚惊。不久以后的报道辟谣说,这不过是场高科技玩笑,有专家发言,还有富于实验精神的记者亲自考证――当然是用鸡蛋。专家讥讽说,各位看官的脑子不用煮都是坏的,才会相信这种鬼把戏。   但是,如果专家都出来唬人,你就不好判断到底是谁的脑子坏了。有媒体援引2006年6月24日出刊的《英国医学杂志》一篇文章,称雷雨天不得在户外使用手机,否则可能遭受雷击。这真是手机商的又一噩耗。   来自伦敦西北部诺斯威克的三位医生报告了一例骇人听闻的故事。有位15岁的英国少女曾遭受雷击,虽然侥幸捡回性命,却留下了很多后遗症。一年之后,她只能靠轮椅活动,身体、认知和情绪都出现了问题,左耳鼓膜出现穿孔,以致该侧听力损伤。原因只不过是她在雷雨天使用了手机。   这真是个值得吸取教训的故事――不过说起来,在雷电交加的一刹那,要恰到好处地掏出手机,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英国医生继续解释说,这起事件可不是因为手机的辐射太高。通常情况下,当受到雷击,人体皮肤的高电阻会令雷电跨过人体,致死率很低,但是当高导电的材料例如金属手机正巧与人体直接接触,就为雷电直接穿过人体提供了一条捷径,造成内伤。   听起来,这是个不错的警告。可惜它并未说明为什么祸首只是手机,不免教人狐疑。难道就没有人在听MP3时遭受不幸?如果我在雷雨天穿着裸露,骑上自行车,???带着金属项链,跑到公园去赌硬币,结果会如何?不管怎样,这则故事令我意识到生活的凶险,夏季真是不适合从事各种运动啊。   关于手机的科学传闻还在继续,可惜可信度依旧不高。意大利曾有研究者发现,手机辐射会刺激临近的大脑皮层并令之兴奋,让他们连续打45分钟手机(不晓得有没有煮熟一点儿),同时用颅刺激器监测其大脑活动。结果发现其中12人靠近手机的皮层运动区出现兴奋。这则严肃的科学报道听起来更像一场闹剧――不知道志愿者被安排与什么人打45分钟手机,如果是情人或仇人,恐怕被激活的脑区多了去了。英国政府的一位辐射研究专家评论说:“科学的结果得能被重复才算数,不过,那些关于手机影响认知功能的研究,常常无法重复。”   研究归研究。专家们依旧乐此不疲。于是我们很欣慰地看到,现代生活的一大特征是,专家和媒体经常出来苦口婆心地唬人,生怕你不明白安全活着有多么不易。生活在这种看似危机四伏的环境中,我们就真的更安全了吗?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