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校优秀汉语言文学毕业生简历
申丹玉 个人简历
求职意向:中学语文教师毕业学校:华中师范大学户 籍:湖北武汉专业
一:中国语言文学(师范类)
二:英语 (辅修) 出生日期: 1989年1月学 历:本科
身高:165cm联系方式
邮政编码:430079 联系电话:
固定电话: E-MAIL: 简要工作及实习经历
·2007年12月 在武汉汉汉阳区任家教,体会到思维的死角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障碍
老师有时不经意间给了学生一些思维模式,但是又要避免形成思维惯性。
·2008年7月-9 月 在湖北丹江口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一年级实习两个月,对高中语文教学模
式有了初步了解,指导教师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万清菊老师。
·2009年7 月 在武汉京翰教育培训中心任教一个月,对“一对一”的教学模式有了
深层次的掌握,老师一个不经意的眼神、肢体姿态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心理。
·2009年12 月 在武汉“新起点”培训中心任教一个月,熟悉了小班教学。
·2010年7月——8月第二次在湖北丹江口市第一高级中学担任高三年级的语文实习代课老老师,
指导老师中学高级语文教师卫士杰老师。
·2010年9月13日——11月26日 在武汉二中广雅中学实习两个半月,实习期间,与学生有良好的互动,并利用自己对心理学的见解,与学生家长主动沟通交流,解决了班上两三个“问题学生”的学习心理障碍,得到了学生家长及指导老师的肯定,教案《你一定会听见的》被初一年级备课组采纳应用,成为示范教案。指导老师中学三级语文教师刘萍老师。
语言水平 1 英语:cet_6(551分)
熟练掌握英语;掌握良好的英文表达,听力和写作能力。
2 中文写作能力出色,写作风格干净凝练。
3中文演讲朗诵
从高中开始多次代表班级,学院,学校参加各级演讲比赛,表现优异。
大学参加过结芦社的辩论赛,参加过院里组织的朗诵比赛并取得名次。
个人技能 1、熟悉中学新课改,擅长教研论文的写作,并且曾经当过老师科研工作的助手,参与朱斌老师主持的人教版的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单复句研究。
2、擅长与学生进行心理交流与沟通,教学方式平易晓畅,深入浅出,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3、对于语文作文有自己的一套教学法,并且对于十年高考作文的命题进行过研究论述。
4、对“问题学生”有特别的感情,善于因材施教。
兴趣爱好
写文章,朗诵、拉二胡、跳舞
个人陈述
一直以来都很喜欢老师这份职业,享受当老师的宁谧与淡远,教师这一行给了我多种多样的精神享受,我可以到与学生一起沉浸的优秀的书籍堆成的象牙塔里,与诗歌一起舞蹈,与小说一路狂欢,聊以慰藉现在社会车轮下我们日益荒芜苍白的心灵,有书籍陪伴的孤灯下的漫漫长夜里我才能感受到自己的体温,自己的心跳,在无数的这样的夜里,我学会了思考,学会了把自己的心沉入不见底的苍茫之中,还自己一份淡泊。我还可以从象牙塔走出来,在实际世界里,在学生的眼神里去发现,去与他们共同感受文字的魔力,有那么多美等待着我与我的孩子们一起去发现,
这真是件幸福的事。
对书籍的爱,是我选择这一行的一个原因,然而我爱这一行的真正原因是爱我的学生,我的孩子们。他们清泉一般的眼神,月光一样的眸子,那是世上最美的期盼。学生们在我的眼前成长、变化。而幸运的是,老师能亲历“创造过程“的发生发展,就好像亲手赋予一团泥土以生命,没有什么比目睹它开始呼吸更激动人心的了。我可以去发现孩子心里另一个美妙而绮丽的世界,从他们的眼睛看去的世界的样子,我想那是我应该珍藏的。还有只有教师才能感受到的对“特别”学生的爱,这些学生,因为家庭的残缺或是思想的偏执,而没有在现实世界找到自己的位置,难以自安,可是他们心里的这份缺失等待着老师去填补,取得孩子的信任,把这份信任托于掌心,小心的去呵护它,“冥顽不灵”的“泥块”由于接受了老师的炽爱才勃发了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