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沪光内蒙人的媳妇爱内蒙.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辛沪光内蒙人的媳妇爱内蒙.doc

辛沪光内蒙人的媳妇爱内蒙   对 话      作曲家辛沪光是新中国培养出来的第一批卓有成就的女作曲家,因为嫁给了内蒙古同学包玉山,以及后来在内蒙古生活工作26年,她的主要作品交响诗《嘎达梅林》、管弦乐《草原组曲》、马头琴协奏曲《草原音诗》、清唱剧《草原小姐妹》以及其近千首声乐、器乐作品,其中大部分内容都与草原息息相关――      伴着春日午后暖暖的阳光,我走进了作曲家辛沪光位于京城北三环外的家,辛老师已准备好了一杯热茶等我,听说要给她照张相,辛老师欣喜地找出一件大红的毛衣穿上,并对着镜子拢了拢头发,转过头微笑,一脸的开心。接下来的话,却说得很耐人寻味。   歌写好了并不容易,写歌选词很重要,首先词要上口,有些词很不好写。但也有些很不好写的词写好了效果非常好,比如《义勇军进行曲》,歌词很不规则,不方整的7字一句或5字一句,就像是在说话,但经聂耳之手,把它写成了经典。一般来说,我建议初学者还是要选择相对规整的词作,同时注意具体的字,汉字四声的发音在歌中要运用得当,避免出现倒字现向。千万不要让人听着意思“满拧”了。   我个人觉得,写歌需要章法,也需要起承转合的层次感,但一切从理论着手不行,搞音乐创作还是要先从“情”入手,注重情感表现,道理说得头头是道,作品分析得清清楚楚,但音乐不动人,这是最大的失败。在感性和理性的关系中,理性是工具、是手段,但不是作曲的全部和重心。音乐最重要的是带给听者更多耳朵和身心的享受,同时,要想让别人享受音乐,首先自己要喜爱并感受到它的美好。      1987年,辛沪光创作了歌曲《祖国啊,母亲》。翻出自己的作品,辛老师像捧着最疼爱的孙儿,手指着谱子哼唱,及至乐曲高潮处,手舞足蹈,俨然面前指挥着一个60人的大乐队,外加一个80人的合唱团。   我的创作习惯是,即使是简单的单旋律声乐作品,也要有立体构思,主旋律与伴奏和声、层次、织体等很多内在的东西都在构思之列,甚至连伴奏乐器的音色都事前考虑清楚。合唱作品每个声部的特点不同,或厚重、或清亮、或柔美、或坚实,创作时更要在整体构思、立体构思上多下功夫,考虑把各声部声音的优势发挥出来。当然,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很高的音乐修养和扎实的音乐基础。   2006年,应北京牧人合唱团之约,我创作了韩冷作词的《牧人歌谣》:“牧人在哪里呀牧歌在哪里,牧歌在哪里呀牧场在哪里,牧场在哪里呀牛羊在哪里,牛羊在哪里呀兴旺在哪里……蓝天和白云在一起,绿草和鲜花在一起,骏马和雄鹰在一起,风雨和彩虹在一起,歌声和琴声在一起,银碗和哈达在一起,小伙子和姑娘在一起,吉祥和幸福在一起。”一般看到歌词我首先要考虑它适合什么样的旋律,可一看到这个词就想到那首经典的老歌:“星星和月亮在一起”,因此,总是跳不出固有的框架。怎样才能又有新意,又兼顾蒙古风格呢?为了把歌词的内涵充分挖掘出来,我最后决定采用内蒙带有说唱性和叙述性的“好来宝”(联韵唱词)形式来写,利用男声小合唱浑厚、高亢的特点,歌词前面加了很长的一段衬词部分造势,在歌词与歌词中间也加入很多衬托气氛的虚词,充分利用不同声部声区和音色的不同呼应和速度的变化营造气氛,通过加快速度、轮唱和快速反复的衬字营造高潮。事实证明,这样处理之后,歌曲民族风味更加浓郁,演出效果非常好。      谈话间,辛老师犹犹豫豫地从裤兜里掏出一包烟,摸索着找打火机,身边藤椅上的老伴不满地哼了一声:“还抽!血压高!”辛老师一脸陪笑地点上了烟,冲我挤了挤眼睛,一如一个做错了事的孩子。   我现在作品写得少了,但听别人作品的习惯一直保留着。写同一类型、同一题材、同一风格的作品最难的就是避免雷同,我写了一辈子蒙古族风格的音乐,对这一点深有体会。生活的积累非常重要,平时要多听多看多练多写多分析,要确定自己对好作品的评判标准,培养自己的判断力,善于吸收、摘取和采纳别人作品的优点。作曲这项工作不能追求短期效益,千万不能急功近利,现买现卖。   我在写《嘎达梅林》的时候,对蒙古民歌还了解不深,也没有机会去内蒙古采风,只能在学院通过唱片和民歌谱集收集一些蒙古民歌进行恶补。1958年,我深入牧区和牧民生活在一起长达半年之久,其间记录了很多原始的民歌,为此,我还发明了一种速记法。这次以及以后的数次下牧区采风为我的音乐创作提供了重要的生活感受和艺术积淀,也让我深深地爱上委婉、大气、动人的内蒙古民族音乐。 4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