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临证心悟之口舌病治.docVIP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临证心悟之口舌病治.doc

  临证心悟之口舌病治 【关键词】 口舌病;临证心悟; 治疗    1 舌伸不缩案   余每诊有个案之病例必录之,以备考据。2004年某日午,笔者接一舌伸不缩案,为8岁男孩,舌伸不缩已2天,经西医治疗后无效而求治于笔者。查见:其舌伸于外约寸余,舌淡白无苔,体胖大无齿痕,口流清涎,神清,言语不爽,唯腹部胀满,余无他症。脉象沉伏。辨证为寒邪作祟、痰涎所为。为速求其功,故以灸法而治,隔姜灸神厥至二柱舌已缩如故。并投以附子理中汤3剂,以培补脾胃、温中散寒祛痰涎,以善其后。   按:舌伸不缩者,古谓之舌纵,又名“拖舌”、“舌长”。其多由舌体失养不收或热邪上攻,神明失主所致。舌纵麻木色淡红,多因气虚;舌纵苔滑腻,流涎不止多痰涎所为;纵而舌坚干者为实热内踞;舌纵而色红暗胀满者,多为痰热内盛,扰于心神;舌伸出近半而唇齿紧闭,神志昏者,乃阴阳离绝或妇人产后中风之候;久病或重病之人见此,多为正气已绝之危候也。而此证因寒邪作祟,而化痰涎,且舌为脾胃之根,腹胀而出,灸神厥穴而温中散寒,寒邪除而自安。    2 舌生菌刺案   患者,女,9岁,患有口腔黏膜大面积溃疡,舌体遍生菌刺,色白,舌质赤,苔微黄,饮食正常,二便正常,外阴未见溃疡面形成。余无他证。脉象细数而微滑。辨证为脾胃湿热、毒邪亢盛,治以健脾利湿、清热解毒。   投以方药如下:鳖甲15g,杏仁15g,生薏米仁20g, 黄芩15g,半夏15g, 党参15g, 白术15g,茯苓15g,甘草10g,金银花15g,土茯苓25g。   3剂水煎服,服至2剂即告知菌刺已愈,溃疡面已渐愈。后又追服3剂以善后。   按:舌为脾胃之根本,舌生菌刺为脾胃湿毒所化生耳,故治以清热解毒、健脾化湿,方以半夏泻心汤并三仁汤化裁,药证合拍,其疾自愈。    3 口疮案   口疮乃口腔及口角发生糜烂,并呈反复发作而不易治愈的一种病症。笔者于临证中,辨证应用内、外合治之法,疗效甚可,兹录之。   内治法:口疮溃烂,周围疼痛较甚,口角流涎或发热,口渴,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者为实。治以清热解毒、通腑泻火为主,方选王清任之解毒活血汤加减。脾胃积热者加生石膏、大黄,心火亢盛加生甘草、栀子,溃烂甚者加天花粉、贝母。   口疮较久,周围淡红,疼痛较轻,兼见神疲,五心烦热,少眠多梦,颧红,口干不渴者为虚。又凡口疮六脉虚软或久用寒凉之药而无效者,必是无根虚火,治宜滋阴降火。方选知柏地黄汤加减,可少佐肉桂引火归原。血虚加当归、熟地,气虚加黄芪、陈皮。   外治法:木耳散:木耳50g焙干研细末,白砂糖50g研细和均,黄芪100g浓煎取汁,与上药调成糊状外敷疮面。以治实火之证。   鸡子黄油:用熟鸡子黄取油,加入鱼肝油汁,外涂溃疡面,以治复发性口疮。   病案1:患者,女,牙龈肿痛,又因与家人争吵而忧闷于心,诱发口疮。查口疮红肿疼痛,苔厚腻,口干渴,喜饮,脉洪数。辨为脾胃郁热,以连翘15g,葛根20g,柴胡10g,当归10g,生地30g,赤芍15g,桃仁10g,红花10g,枳壳15g,生甘草30g,生石膏50g,牛膝15g,天花粉20g,贝母15g,3剂水煎服,并以木耳散外敷。药尽已近痊愈,复投3剂以善后,后随访无复发。   按:解毒活血汤乃解毒与活血法的结合,方中连翘、生甘草清热解毒,葛根、柴胡鼓舞胃气,驱邪达表,当归、生地、赤芍凉血除烦,桃仁、红花活血祛瘀,柴胡、枳壳理气开郁,生石膏泻胃热以生津,天花粉、贝母敛疮生肌。因此,此法适用于口疮属实证者。外敷木耳散,以解毒邪,敛疮生肌,且黄芪又具有促进溃疡面愈合之功。   病案2:患者,女,年60余,以口疮多年不愈来诊,查其面色萎黄,声怯无力,失眠多梦,口疮色淡,疼痛轻,舌红,曾有长期服用抗生素史,六脉细数。辨证为阴虚火盛,随投以知柏地黄汤加味,肉桂10g,生甘草30g,双花20g,黄芪20g。5剂水煎服,外涂蛋黄油。前后计20余剂乃愈,嘱其以知柏地黄丸善后,并常以鱼肝油汁外涂。   按:该患长年口疮不愈,乃阴虚之证也,故以知柏地黄汤治之,滋阴降火。佐肉桂以引火归原,生甘草、双花清解毒邪,黄芪补气养血而促近溃疡面之愈合。蛋黄油和鱼肝油汁可养阴生津、敛疮促愈。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