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幸福_312211.doc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幸福_312211

从前有个小和尚问一位得道的高僧:“什么是佛?”高僧回答:“饿了吃饭,困了睡觉。”小和尚感到非常奇怪,饿了吃饭困了睡觉谁做不到?难道这就是佛?高僧告诉他:“不。人们吃饭时其实不是在吃饭,睡觉时也不是在睡觉。”确实,你看今日的饭局,那是在吃饭吗?显然不是,那是在做另外的事情,吃饭只是名义,人们对吃饭这件事完全没有做到“专注”,因此他们也就得不到吃饭的真正幸福。睡觉也一样,人们梦中仍在钻研,睡眠名不副实,也谈不上专注,也就无法体会睡觉的真谛。李白有两句诗最精彩的描写了专注:“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当你真正专注一个事物或者一件事情的时候,你会发觉它也在专注你,你们之间有交流和互动,这就是幸福。“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辛弃疾这两句词,我估计是从李白上面的诗句脱胎而来的,含义是相同的。这就是专注,活灵活现,幸福感溢于言表。因此我们可以用这种境界检验自己是否专注了。作为教师,关注一个班级或者一个学生,自以为已经达到了“专注”的程度,但对方毫无反应。一般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会感觉,这是“对牛弹琴”,“好心当了驴肝肺”,“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明白了专注的道理之后,我们也许能换一个角度思考:我的专注没有得到反馈,是否说明我并没有真正做到“专注”?这是完全可能的。如果不是“专注”,那我每天辛辛苦苦地干那么多事,算什么呢?恐怕就只能算是:关联,关联而已。你和对方有关联,但没有专注。就好像你和饭局有关联,但并没有专注于吃饭这件事,就好像夫妻之间每日有关联,其实谁也没有专注地对待谁。这类事情司空见惯,只是我们往往没有意识到罢了。要真正做到专注,并非易事。 本文附件: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