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第二学期的.ppt

  1. 1、本文档共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刑法第二学期的

我国的刑事法律制度 重点: 1.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 2.犯罪的概念和特征 3.犯罪构成要件 4.正当防卫及其成立条件 5.刑罚的概念及种类 (一) 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一)刑法的概念 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国家的基本法律之一。 广义的刑法是指国家制定和颁布的关于犯罪和刑罚的一切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刑法典、单行刑法、附属刑法。 刑法典(狭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简称《刑法》,是我国现行刑法,是1979年7月6日公布,1980年1月1日起施行的。1997年3月14日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五会议对其进行修订,修订后自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 案例:不是有意伤人也要判刑吗? 战士小王晚饭后在营房门前路上练习投手榴弹,不曾想将过路的一名战士头部打成重伤。小王因此被判处有期徒刑10个月,缓刑1年。为什么小王不是有意伤人也要判刑? 分析: 1、罪刑法定。《刑法》第235条规定:“过失伤害他人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2、罪刑相适应。小王被依法处以缓刑。 刑法的效力范围 刑法的效力范围,是指刑法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对什么人适用以及是否具有溯及既往的效力。 地域效力 空间效力 对人效力 刑法的效力 生效时间 时间效力 失效时间 溯及力 (1)刑法的地域效力 《刑法》对地域的适用范围,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规定: 一是在我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刑法》。 二是在我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罪的,在我国驻外使领事馆内犯罪的,也视为在我国领域内犯罪,适用《刑法》。 三是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我国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我国领域内犯罪,适用《刑法》。 (2)刑法对人的效力 《刑法》对人的适用范围分为对国内犯的适用范围和对国外犯的适用范围。 刑法第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规定的最高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 (2)刑法对人的效力 刑法第8条规定:“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规定的最低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 刑法第9条规定:“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罪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所承担的义务范围内行使刑事管辖权的,适用本法。” (3)刑法的时间效力 刑法的时间效力,指刑法的生效时间、失效时间与溯及既往的效力。 刑法的溯及力,指刑法生效后,对它生效前未经审判、判决未确定或未裁定的行为是否具有追溯适用效力,如果具有适用效力,则有溯及力,否则就没有溯及力。 《刑法》第12条关于溯及力的规定采取了从旧兼从轻的原则。 ①行为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而现行刑法认为是犯罪的,适用行为时的法律。 ②行为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的,而现行刑法不认为犯罪的,适用现行刑法。 ③行为时的法律与现行刑法都认为是犯罪的,如果现行刑法的处刑比行为时的法律处刑轻,则适用现行刑法。 案例分析: 赵某,男,24岁,在大街上见一女青年孙某手上戴着钻石戒指,遂起抢意。赵某乘孙不备,上前一把将孙的戒指抢走便跑,孙紧紧追赶,边追边喊。这时,赵回头朝孙猛击,孙被打倒。此时,赵被闻声而来的群众抓住。 二、犯罪概述   犯罪是指刑法规定的具有社会危害性并且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刑事违法性; 应受刑罚处罚性。 《弹弓打飞机》 《刑法修正案(八)》对盗窃罪的修改规定? 损坏公私财物与盗窃罪在量刑上的区别? 罪名的确定与哪些因素有关? (1)犯罪的客体 犯罪客体,即我国刑法所保护的,为犯罪行为所危害的社会关系。 (2)犯罪的客观方面 指犯罪活动的客观外在表现。 犯罪客观方面具体表现为危害行为、危害结果、犯罪特定的时间、地点、方法等等。 (3)犯罪的主体 A 完全刑事责任能力 B 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 C 相对无刑事责任能力 刑事责任能力 指犯罪主体对自己的行为危害社会的结果所持有的心理态度,它包

文档评论(0)

ahuihuang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