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医药治疗肺心病述评.doc
医药治疗肺心病述评
作者:崔庆荣,何天有,郭月季,徐译轩
摘 要:对近十年来中医药 治疗 肺心病的 研究 从对病机的认识,对治疗的研究两大方面进行了述评。治疗研究部分针对实证(痰证、饮证、水肿、血淤、气滞、腑实、实热)、虚证(气虚、阳虚、阴虚)的不同病理变化进行阐述,对临床 应用 具有实用性。
关键词:肺心病;中医药治疗;综述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由于肺、胸廓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变所致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引起右心室肥大,甚或右心衰竭的心脏病。本病在我国多见,患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随年龄增长而患病率增多。急性发作以冬、春季多见。急性呼吸道感染常诱发肺、心功能衰竭及多种并发症,死亡率较高。经国内近十余年的深入研究,尤其是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对本病有了较深刻的认识,使肺心病住院病死率有了明显下降。但是随着西药抗生素的大量长期使用,耐药性等 问题 日益凸现出来。中医药治疗或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有西医不可替代的非常显著的优势,本文就近十年来中医药治疗本病的研究予以述评。
1 对病机的认识
肺心病的病机可概括为本虚标实。本虚可分为气虚、阳虚、阴虚;病位可及肺、心、脾、肾;病位与病证相结合,可有肺气虚证、脾气虚证、肾气虚证、心气虚证、脾阳虚证、肾阳虚证、心阳虚证、肺阴虚证、肾阴虚证。实证可分为:感受外邪、痰壅、饮停、水聚、血淤、气滞、腑实、实热。不同的人及疾病的不同阶段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从临床表现及病机来 分析 ,纯虚证或纯实证的情况少见,往往是虚实夹杂,每个病人至少有一种实象一种虚象,只是轻重有别。
2 治疗研究
2.1 实证的治疗
2.1.1 针对外邪的治疗
肺心病病人急性发作常由感受外邪而引发。外邪以寒邪为多见,常出现外寒里饮证(类似《伤寒论》小青龙汤证),所以多数医家常用小青龙汤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若外感寒邪,内有痰热者常用小青龙汤加石膏治疗。若外感寒邪兼阳虚者,常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有表热证者,多用银翘散加减治疗。表邪入里化热者有报道用千金苇茎汤加减治疗效果较好,也有用双黄连、清开灵等注射液治疗者〔1,2〕。
2.1.2 针对痰证的治疗
痰证贯穿肺心病的始终。痰证又可分为寒痰证、热痰证、湿痰证。从病位而言,可有痰邪壅肺、痰蒙清窍。对寒痰证,多数医家遵照仲景“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原则,选用小青龙汤、苓桂术甘汤、三子养亲汤等治疗〔1,3〕。对热痰证,用清热化痰法治疗,常用方剂有:清气化痰丸、礞石滚痰丸、黄连温胆汤、千金苇茎汤〔4〕,也有用清开灵注射液治疗者〔2〕。对痰热证合并腑实证者,有选用宣白承气汤治疗者〔4〕。对湿痰证,用燥湿化痰之法,常用方剂有二陈汤。对痰迷清窍出现意识障碍者治以化痰开窍,多用导痰汤和苏合香丸。对肝风内动,出现抽搐、癫痫样发作、烦躁不安者,宜平肝熄风、豁痰开窍,用至宝丹合羚羊钩藤汤〔5〕。也有用清开灵注射液者。
2.1.3 针对饮证的治疗
水饮射肺是肺心病最常见的证型,多数医家效法《伤寒论》小青龙汤治疗〔1〕。
2.1.4 针对水肿的治疗
肺心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时常出现水肿,轻者仅表现双下肢凹陷性水肿,重者可出现全身水肿,甚至出现胸水、腹水。所以在治疗时需要在辨证的基础上加用利水消肿药,常合并使用五苓散、猪苓汤、己椒苈黄汤等,但对肺心病右心衰竭之水肿,忌用峻下逐水之法,宜肃肺健脾补肾,使三脏健旺,水液循其常道,水肿自消。若利水太过必伤津液,反而使痰胶粘难咯,气道阻塞更甚加重病情〔6〕。
2.1.5 针对血淤证的治疗及研究
众多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已表明,肺心病由于长期慢性缺氧,导致肺动脉高压,同时促进肾小球旁器释放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加,红细胞继发增多,血液粘滞性增高。因严重感染,缺氧加重,同时存在中毒及免疫复合物沉积,从而激活凝血反应链,纤维蛋白及免疫球蛋白也应激增高,致血液粘滞性及凝固性增加,而处于高凝状态,并可出现肺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内弥散小血栓形成〔7〕。因此,可以说血淤贯穿肺心病的全过程。从近几年的报道可以看出中医药治疗血淤状态有独特的疗效〔8~16〕。(1)发现了一批有降低肺动脉高压的有效单味药,如川芎、当归、赤芍、丹参、莱菔子、前胡、黄芪及中药提取物如汉防己甲素、粉防己甲素、青心酮、知母宁等,以及一批中药有效复方,如参麦注射液、三子养亲汤、清宁口服液、肺心灵、肺压宁等。(2)中药对肺循环有选择性(如川芎嗪、当归、清宁口服液、黄芪、青心酮等);对心脏有正性作用(如青心酮、黄芪、川芎嗪、清宁口服液)。(3)中药对肺动脉高压病理改变有阻抑或逆转作用,如前胡、黄芪对肺腺泡内血管构形的改变。(4)阐明了一些中药降低肺动脉高压的机理,如当归可能通过兴奋β-受体而发挥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作用;丹参能抑制缺氧肺动脉内皮细胞分泌内皮素(E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