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分离技术-生物分离工程.ppt

  1. 1、本文档共18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膜分离技术-生物分离工程

膜分离技术 (membrane separation) 本讲的主要内容 膜分离技术概述 膜材料与膜的制造 表征膜性能的参数 各种膜分离技术及其分离机理 膜分离技术 概念:用半透膜作为选择障碍层,利用膜的选择性(孔径大小),以膜的两侧存在的能量差作为推动力,允许某些组分透过而保留混合物中其它组分,从而达到分离目的的技术。 概 述 人类认识到膜的功能源于1748年,然而用于为人类服务是近几十年的事。 1960年Loeb和Sourirajan制备出第一张具有高透水性和高脱盐率的不对称膜,是膜分离技术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概 述 1925年以来,差不多每十年就有一项新的膜过程在工业上得到应用 30年代 微滤 40年代 透析 50年代 电渗析 60年代 反渗透 70年代 超滤 80年代 纳滤 90年代 渗透汽化 概 述 ★膜分离的特点 ①操作在常温下进行; ②是物理过程,不需加入化学试剂; ③不发生相变化(因而能耗较低); ④在很多情况下选择性较高; ⑤浓缩和纯化可在一个步骤内完成; ⑥设备易放大,可以分批或连续操作。 因而在生物产品的处理中占有重要地位 膜分离技术的重要性 膜分离技术兼具分离、浓缩和纯化的功能,又有使用简单、易于控制及高效、节能的特点 选择适当的膜分离技术,可替代过滤、沉淀、萃取、吸附等多种传统的分离与过滤方法。 膜分离技术得到各国重视:国际学术界一致认为“谁掌握了膜技术,谁就掌握了化工的未来”。 膜分离技术在短短的时间迅速发展起来,近30年膜分离技术,已广泛用于食品、医药、化工及水处理等各个领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成为当今分离科学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膜的分类 按孔径大小:微滤膜、超滤膜、反渗透膜、纳滤膜 按膜结构:对称性膜、不对称膜、复合膜 按材料分:合成有机聚合物膜、无机材料膜 多孔膜与致密膜:前者微滤膜、超滤膜、纳滤膜,后者反渗透膜、渗透蒸发 常见膜分离方法 按分离粒子大小分类: 透析(Dialysis,DS) 微滤(Microfiltration,MF) 超滤(Ultrafiltration,UF) 纳滤(Nanofiltration,NF) 反渗透(Reverse osmosis,RO) 电渗析(Electrodialysis,ED) 渗透气化(Pervaporation,PV) 膜分离法与物质大小(直径)的关系 膜材料的特性 对于不同种类的膜都有一个基本要求: 耐压:膜孔径小,要保持高通量就必须施加较高的压力,一般模操作的压力范围在0.1~0.5MPa,反渗透膜的压力更高,约为1~10MPa 耐高温:高通量带来的温度升高和清洗的需要 耐酸碱:防止分离过程中,以及清洗过程中的水解; 化学相容性:保持膜的稳定性; 生物相容性:防止生物大分子的变性; 成本低; (一)膜材料 天然材料:各种纤维素衍生物 人造材料:各种合成高聚物 特殊材料:复合膜,无机膜,不锈钢膜,陶瓷膜 醋酸纤维特点: ①透过速度大 ②截留盐的能力强 ③易于制备 ④来源丰富 ⑤不耐温(30℃) ⑥pH 范围窄,清洗困难 ⑦与氯作用,寿命降低 ⑧微生物侵袭 ⑨适合作反渗透膜 聚砜膜的特点 (1)温度范围广 (2)pH 范围广 (3)耐氯能力强 (4)孔径范围宽 (5 ) 操作压力低 (6)适合作超滤膜 近年来开发的新型膜材料 复合膜; 无机多孔膜; 纳米过滤膜。 功能高分子膜; 聚氨基葡糖 膜材料 - 不同的膜分离技术 透析:醋酸纤维、聚丙烯腈、聚酰胺、 微滤膜:硝酸/醋酸纤维,聚氟乙烯,聚丙烯, 超滤膜:聚砜,硝酸纤维,醋酸纤维 反渗透膜 :醋酸纤维素衍生物,聚酰胺 纳滤膜:聚电解质+聚酰胺、聚醚砜 电渗析:离子交换树脂 渗透蒸发:弹性态或玻璃态聚合物;聚丙稀腈、聚乙烯醇、聚丙稀酰胺 (二)膜的制造 要求: (1)透过速度 (2)选择性 (3) 机械强度 (4) 稳定性 相转变制膜 不对称膜通常用相转变法(phase inversion method)制造,其步骤如下: 1.将高聚物溶于一种溶剂中; 2.将得到溶液浇注成薄膜; 3.将薄膜浸入沉淀剂(通常为水或水溶液)中,均匀的高聚物溶液分离成两相,一相为富含高聚物的凝胶,形成膜的骨架,而另一相为富含溶剂的液相,形成膜中空隙。 17.2 表征膜性能的参数 表征膜性能的参数 截断分子量、 水通量、 孔的特征、 pH适用范围、 抗压能力、 对热和溶剂的稳定性等。 制造商通常提供这些数据, 1. 截留率和截断分子量 膜对溶质的截留能力以截留率R(rejection)来表示,其定义为 R=1- Cp/Cb 17-1 式中Cp和Cb分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