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移民与闽台区拥尿文化.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闽南移民与闽台区拥尿文化

闽南移民与闽台区域文化 口杨彦杰 摘要:闽台区域文化从总体上说与闽南民间文化有密切关系。闽台共同文化区的形成,既是移民与文 化传播的结果,同时也是两岸密切交往关系的产物。本文从历史的角度探讨闽台共同文化区形成的过程。 强调指 出,历史上大陆向台湾的移民以及闽南文化在台湾传播为闽台文化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而两岸 的交流互动以及在此基础上结成的血缘文化纽带则是闽台共同文化区形成的重要条件和最终标志。 关键词:移民;闽南文化;闽台区域文化 中图分类号:K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659(2003)01-0085-06 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从民间文化的角度说,闽 县十三行发掘出唐代遗址,出土了大量钱币、金器、 台同属一个文化区。闽台文化区的形成与闽南人移 银器、铁器、玻璃饰物及玉环等古物,似乎证 明大陆 居台湾,并在台湾开垦奋斗、传承和发展闽南文化有 汉人东渡台湾有可能从唐朝就已开始。粥宋元时期, 着密切关系。因此,本文首先探讨大陆向台湾的移 民 福建泉州港兴起,海外贸易兴盛,汉人东渡台湾有了 及其基本特征,接着分析闽南民间文化 向台湾的传 更便利的条件。宋时澎湖 已有汉人居住,据说 “编户 播,以及在此基础上两岸 的文化交流与血缘文化纽 甚蕃 ,嘲台湾也发现有大量 “宋钱 ”, 说明两岸交 带的形成。文章指出,以前我们在探讨闽台区域文化 往关系有了新的发展。南宋时期宋朝政府已经在澎 时,往往只注意移民与文化传播,而或多或少忽视了 湖派驻军队,“造屋二百间,遣将分屯”。ISl元时进而 两岸的文化互动及其文化的相互连接过程,其实后 在澎湖设置巡检司,开始了政权建置的历史。当时 者恰恰是最终形成闽台区域文化的重要条件。闽台 “泉人”已在那里聚居,“煮海为盐,酿秫为酒,采鱼 共 同文化区的形成,为维系两岸统一产生着深远影 虾螺蛤 以佐食 ”:他们种植胡麻、绿豆,并且放牧山 响。 羊,“数万为群”;“工商兴贩,以乐其利”。闷澎湖的 农业、畜牧业、工商业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一 、 大陆向台湾的移民及其基本特征 明朝建立后,为了防止倭寇,曾撤废澎湖巡检 司,尽徙岛屿居民返回内地。然而至明代中叶以后, 福建与台湾仅一水之隔,早在远古时期两岸的 台澎地区逐渐成为海上武装集团的潜聚之所 。当时 交往就 已经开始。汉族移 民从何时开始迁往台湾至 与台澎关系最密切的有林道乾、林风、曾一本、李旦、 今尚难定论。明末曾游历台湾的普佗山僧人华佑说: 颜思齐、郑芝龙等人。颜思齐、郑芝龙在台湾设有据 他在台东的里刘 (即里脑,今宜兰县东山乡补城村) 点,召集漳、泉移民屯垦,人数多达几千人。171颜思齐 见过唐碑,上书 “开元”二字,分明可辨。[11最近台北 在台湾还设立了 “十寨 ”,郑芝龙设有佐谋、督造、主 作者筒介:扬彦杰(1951-),男,现任福建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兼科研蛆织处处长、客家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城为 台湾史、闽台关系史、客家传统社会与文化。 l 《福建论坛 ·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 1期 饷、监军、先锋等官职,实行管理 。直至 1628年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