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论十五)音韵学常识(四)要点.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通论十五)音韵学常识(四)要点

通论十五 音韵学常识(四);  一 诗歌的体式; 七律:8句,每句7字,共56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 平水韵,又叫诗韵,是创作格律诗时必须遵守的用韵。; 平水韵的分韵情况: 上平声15,下平声15,上声29,去声30,入声17。; 第一句的末字可用韵也可不用韵,没有严格的限制。习惯来讲,五言的第一句一般不用韵,七言的第一句一般用韵。; 中古的声调有平上去入,后三者归为仄声。; (1)五言诗的基本格式:;在五言前增加一个节拍。; 指每一个律句中的节拍之间要平仄交替,即前一节拍为平声,后一节拍则为仄声。反之亦然。; 要求上联的对句中第二、四、六字,与下联出句中的第二、四、六字的平仄一致。即平粘平,仄粘仄。 ;仄仄平平仄;例二;  (四) 关于“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针对五言诗而言,则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 孤平是就五律中的“平平仄仄平”和七律中的“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式而言。; “三平调”是古体诗的特征,是近体诗诗家的大忌,应当尽力避免。; 所谓“拗句”,是指律诗中某字的声调不合平仄的规定。; 需要注意的是,“拗救”的使用不是任意的,而是有一定规定的。; 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口诀:出三拗,对三救,可救可不救。; 相救的办法是将句子的第三个字由仄声换用平声字。格式如下:; 3. “平起仄收式”的拗救:;平声:一、二 (阴平、阳平);(1) 凡b\d\g\j\zh\z 六母的第二声,都是入声字。;(4) 凡b\p\m\d\t\n\l 七母跟韵母ie拼合时,不论读何声调,都是入声字。(die“爹”除外);(7) 凡读ue韵母的字,都是入声字。;讲求对仗,是格律诗的基本特点之一。; 2. 对仗的讲究:; 比如名词,又可以划分为若干小类:;(2) 宽对:;借对分为借音和借义两种。; 出句和对句字面上对仗,意思前后相承,不能颠倒,势如流水,叫做流水对。; 一首律诗首句的平仄为“平平仄仄平”,其颔联的对句的平仄当为( );绿蚁新醅酒??? 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 能饮一杯无?;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