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建安时期的文化裂变.doc
建安时期的文化裂变
摘 要:建安时期是 中国 文化史上最值得关注的时期。两汉统治者苦心经营近四百年的儒家思想防线和文化统治,在战火兵燹中显得是那么不堪一击。传统文化在 社会 无序、文化失范的情况下,发生了不可遏制的裂变。道德观念的变异、文化行为的悖论、价值尺度的失衡以及名士风流的初显,都表明这一时期的文化正处于急速的裂变过程之中。这一状况的出现不仅为新的思想观念的产生和流行廓清了道路,提供了适宜的文化土壤,而且对魏晋时期的文化整合、文学自觉和文学繁荣,都产生了十分深远的 影响 。论文联盟.L.编辑。 关键词:建安时期;文化裂变;文学自觉
自汉武帝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儒学上升为正统思想,成为社会广泛接受的思想规范和道德规范。然而,迄于东汉桓、灵之世,后党秉政,中涓弄权,以至民声鼎沸,怨声四起,终于导致了东汉末年的黄巾大起义。汉献帝即位,屡遭播迁,尤其是曹操挟献帝都许,借天子的名义使令诸侯,汉献帝已权威尽失,威风丧尽。儒家的正统思想统治,在汉末战火兵燹中轰然倒塌。人们的思想文化观念在社会无序、文化失范的情况下,不知不觉地在发生巨变,人们的社会文化行为也超越了儒家思想伦理的规范,纵情任性,独立特行,突出自我意识,实现自我价值,表现个性精神,成为一个 时代 的特征。以儒家思想文化为主的传统文化,在建安时期不可避免地发生了裂变。
一、思想观念的变异
建安时期思想文化观念的变异,主要表现为各种为儒家所称许的社会、 政治 、伦理关系已被打破,而此前不为儒家所接受和容忍的思想观念则借助社会无序和文化失范的特殊背景应运而生。譬如作为维护社会秩序稳定的重要原则之一的嫡长继承,在这一时期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嫡长继承是试图使社会演进纳入和平轨道的道德范式,与之相对立的“废长立幼”,则被认为是致乱之源。所以,每当有人试图废长立幼时,就会招致社会舆论的指责和攻击。按照儒家礼教,嫡长在没有过错的情况下,就享有当然的继承权。如果生在帝王之家,那他就是当然的储君或太子,哪怕他是根本扶不上台??阿斗,然而,建安时期这一思想观念被彻底打破了。
废立天子是古代社会政治生活中最为重要的事件,有着严格的规定和程序。但是,东汉末年君弱臣强,诸侯尾大不掉,权臣常常有废立之意。灵帝死后,何进立少帝刘辩,董卓入京后废少帝而立献帝。董卓专擅朝政,引起大臣不满,诸侯共推袁绍为盟主,讨伐董卓。袁绍为一己之私,和冀州牧韩馥谋立幽州牧刘虞为帝。只是由于刘虞始终不敢接受,这才作罢。废立天子这样的大事,完全凭权臣的个人好恶。只要手中握有兵权,想立谁就立谁,若是有人敢说个不字,格杀勿论。董卓自恃兵权在握,强行废立,先废少帝为弘农王,紧接着又杀了弘农王和何太后,立陈留王为帝。其实,董卓废立的真实目的,是因少帝刘辩是何太后之子,而何太后又是何进的妹妹。有少帝和何太后在,他就难以为所欲为。立陈留王为帝,他就有拥立之功,可以随心所欲。立陈留王为汉献帝之后,董卓迁相国,封侯,赞拜不名,剑履上殿,据有武库甲兵,国家珍宝,威震天下。史家这样记述道:“卓性残忍不仁,遂以严刑胁众,睚眦之隙必报,人不自保。尝遣军到阳城。时适二月社,民各在其社下,悉就断其男子头,驾其车牛,载其妇女财物,以所断头系车辕轴,连轸而还洛,云攻贼大获,称万岁。入开阳城门,焚烧其头,以妇女与甲兵为婢妾。至于奸乱宫人公主。”(《三国志·魏书·董卓传》)
由于儒家思想防线的崩溃,这一时期,人们的道德观念相当淡薄,儒家的君臣、父子、夫妇之防全线失守,君臣相凌、父子交恶、夫妇反目、兄弟成仇,已是司空见惯之事。许多在过去被认为是不道德的事情,在建安时期却得到了人们的喝彩与欣赏;许多本来属于可否之间的事情,却朝着远离儒家思想道德的方向 发展 ,并受到了肯定和赞扬。最为惊世骇俗的,是曹操的“宁我负人,勿人负我”,和孔融关于儿子与父母关系的一番高论。
曹操和吕伯奢原是老朋友,因得罪董卓而改名换姓从洛阳逃回家乡。途经中牟,路过吕伯奢家。当时吕伯奢不在,他的五个儿子代父设宴,招待曹操,并留宿在家中。到了夜里,曹操听见有响动,以为吕伯奢的儿子要拿他到县里请赏,就把他们杀了个干干净净。之后,他还振振有辞地说:“宁我负人,勿人负我!”(事见《魏书·武帝纪》裴松之注引《世说》和孙盛《杂记》)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宁可我辜负了天下所有的人,也不能让天下有一个人辜负了我。这是极端的自我中心主义,是利己主义登峰造极的表现,也是曹操这位“乱世奸雄”真实心理的写照。这样一种道德观念,能够纳入到诸子百家哪一家的思想范畴呢?不能。因为,它是新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出现的新的思想观念,反映出这一时期人们的思想观念正在发生变异。
孔融是孔子20世孙,是孔子衣钵的当然传人。可是,十分有意思的是,孔融并不服膺儒家,而是常常以儒家的叛逆者形象出现。他对父母与儿子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