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巷镇迎接〔芜湖媒体看沈巷〕汇报材料.docVIP

沈巷镇迎接〔芜湖媒体看沈巷〕汇报材料.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沈巷镇迎接〔芜湖媒体看沈巷〕汇报材料

PAGE  PAGE 10 皖江重镇展新姿 江潮涌动扬帆时 ——沈巷镇迎接“芜湖媒体看沈巷”活动工作汇报 (2011年11月10日) 沈巷,雄踞八百里皖江南北交通枢纽的咽喉要道,长江经济带和合芜工业走廊的交汇点。是芜湖、马鞍山两市及和县、含山、无为三县交界处。 沈巷,历史悠久,交通便捷,资源丰富,人文荟萃。一直以来商贾云集、商贸繁荣,是具备辐射和带动周边较大区域的农业、工业、商业重镇。2002年被确定为安徽省重点中心镇,2004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示范镇,2009年被确定为全省首批扩权强镇试点镇。是安徽省环境优美乡镇,安徽省文明创建先进镇。尤其2010年被确定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江北产业集中区起步区,2011年8月22日又划归皖江产业转移的核心城市——芜湖市,这座滨江重镇展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散发着更加夺人的魅力! 沈巷镇是副县级建制镇,辖18个村、6个社区。镇域面积238平方公里,其中镇区面积3.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4万,其中镇区人口约3万,全镇外出劳力约4万人。 一、全镇经济社会工作情况 2005年底新的沈巷镇合并后,尤其近两年来,我镇紧紧抓住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重大机遇,立足区位优势,实施错位发展,打造品位沈巷,“八力”并举大发展,奋力实现新跨越。经济工作全面提速,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民生工程全面实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2009年、2010年,我镇在原和县连续获得镇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合奖第一名、招商引资工作第一名、新农村建设第一名、水利兴修第一名等多项重要奖项,沈巷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上升。 综合实力日趋增强。2010年,全镇实现财政收 入7289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0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1.1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895元,分别较“十五”末增长264%、279%、171%和95%。沈巷工业园2002年起步建设,规划面积10.5平方公里,累计投入资金8000万元,已建成面积近3平方公里,落户企业37家。主要产业有农产品加工、新型建材加工、金属加工、生物技术、机械制造、电子电器和纺织刺绣等,企业生产的产品有50多个品种,企业用工人员约2100人。2010年,园区实现产值9.3亿元,实现销售收入8.9亿元,实现税收近1800万元。 2011年1-10月份,实现财政收入7000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亿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2.5亿元,增加值3.3亿元。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7.97亿元。 (二)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群文活动丰富多彩。沈巷镇是安徽省“双百工程”、“杜鹃花工程”示范镇,综合文化站、图书室、科技试验楼等各类文化设施较为齐全。2009年成功举办了“活力沈巷,华彩乐章”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周。2010年成功举办了“浪漫中秋、温馨中秋、吉祥中秋”暨优秀农村留守妇女颁奖晚会。2011年5月成功举办了“皖江新韵、沈巷畅想”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周。本次活动周共安排文艺表演、书画摄影展、红色电影专场、文艺大篷车、歌舞和家庭才艺赛和各类体育竞技等共17类29项内容,参加文艺表演和体育竞技的群众达1300多人,观看人数达10万多人次。协办了“跨江创业,联动发展”暨婚育新风进万家在我镇文艺演出。目前,正在申报“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并已获省级批准;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镇7所中学(其中沈巷中学是市级示范完中),4所中心小学,32所村完小,16所幼儿园(其中公办2所)。另有1所一至九年级私立文武学校。2009年以来,镇投入200余万元对校园基础设施建设进行配套补助和对优秀师生予以奖励。成立了“情暖桑梓”助学协会,已资助150名贫困生。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切实做好关心留守儿童工作,保障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不受影响,同时关注他们的精神健康成长。今年组织了留守儿童到颐养中心与老人们共度重阳节活动;农村医疗不断改善。沈巷中心卫生院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于一体的一级甲等医院,下辖18个村级医疗卫生室,共有卫生技术人员300余人。实现了全镇群众“一般小病不出村、普通大病不出镇”;广播电视全面覆盖。镇广播电视站已开通50W调频广播发射台一座,覆盖全镇24个行政村。村级广播放大站2座,发射功率每座10W。24个行政村(社区)共安装调频广播喇叭497只。全镇有线电视覆盖率达100%,用户约3万余户。 (三)民生工程大力推进。新农合参保人数达10.8万人,参合率达99%;新农保参保人数达 4万多人;设施一流的镇“颐养中心”投入使用,全镇五保供养老人630人,集中供养率达30%;自2009年开始,每年开展“重阳节”敬老祝寿活动。今年为全镇146名90岁以上高龄每人送上四份礼品。每年春节前对所有因病因灾特困户,除上级民政部门救助外,另外救助每户1000-2000元;自2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tj8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