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中国现代文学思想史第七章.ppt

【2017年整理】中国现代文学思想史第七章.ppt

  1. 1、本文档共9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年整理】中国现代文学思想史第七章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第七章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第一节 中国现代主义诗歌思潮概观 ;第一节 中国现代主义诗歌思潮概观;一、李金发; 他主要以学习、模仿法国象征主义诗人波特莱尔的诗歌见长。不过很可惜,他未得波特莱尔象征主义诗歌深刻、独到的批判精神和峭拔、险峻的艺术三味,而仅得其皮毛,故被人称为是中国诗坛的“诗怪”。他的诗歌的“怪”表现在两个方面: (1)情调怪。 (2)章法怪。 ; (1)情调怪; 他的这种情调,是直接从模仿波特莱尔的《恶之花》而来的,然而,波特莱尔《恶之花》的以丑为美的倾向和情调,包含了对资本主义文明与人性堕落的批判与反省,也包含了追求“引起愁思的迷蒙意境”的审美观念。而李金发对颓废情调和病态表现的重点渲染则大大淹没了社会批判、反省的意识,只听任消极情调泛滥。 ; (2)章法怪;;开你户牖 使其羞怯, 征尘蒙其 可爱之眼了。 此是生命 之羞怯 与愤怒么? ; 2、李金发的诗学观; 李金发的诗学观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诗的基本内涵:意象;一个是诗的形式:用美的或雄壮的字句;一个是诗的功能:“言人之所言不能言,或言人之所言而未言的事物。” “意象”应当具有怎样的特质呢?李金发认为,意象必须是朦胧的,不可太透;是神奇的,不可太平;是美的,不能丑。这一点,李金发既与法国象征派有联系,又与他们有不同(联系不谈)。; 这个不同在于,法国象征派的代表波特莱尔“以丑为美”,而李金发却不愿接纳“丑”。他在《美育》第一期的《编辑后的话》中说:“本刊的材料,自知是太侧重于欧美。但实系因中国艺术太无精彩,丑的事物居多,深望以后读者能多找出些美的分子来”。他自信地认为,“任何派别,都不能离开真善美”,而且他常常强调诗歌应当崇拜女性美,“因为女性美,是可永久歌咏而不倦的”。所以,他的理论离“丑”的范畴很远。虽然他在诗歌创作中实践过波特莱尔的“以丑为美”的主张,但在理论上并没??附和,这也许是他的一个特点。 ; 但意象必须“朦胧”,却是李金发坚定认可的,他说,诗歌应当显示出“朦胧之美”。这种朦胧之美,是意象最为本质的美学特征和最具神采的形态,在这一点上,象征派大师波特莱尔与马拉美也分别从正反两方面给予过论说。马拉美认为:“诗永远应当是个谜,这就是文学的目的所在”;波特莱尔则认为:“艺术越想达到哲学的明晰性,便越降低了自己,回到象形文字的幼稚状态”。所以,他们反对诗追求与“朦胧”相反的另一个目的:表达真理。(因为,真理是明晰的,与诗的目的相悖)。波特莱尔说:“诗的目的不是真理”。李金发继承了这种理论的衣钵,他说:“诗人能歌人、咏人,但所言不一定是真理,我平日做诗,并不曾存在寻找或表现真理的观念”。; 在否定了与“朦胧”直接对立的“清晰”境界后,李金发对诗的这种朦胧之美的魅力和闪烁的光芒给予了具体而形象的描绘。他说: 夜间的无尽之美,是在其能将万物仅显露一半,贝多芬及全德国人所歌咏之月夜,是在万物都变了原形,即最平淡之曲径,亦充满着诗意,所有看不清的万物之轮廓,恰造成一种柔弱的美,因为暗影是万物摇荡于透明的轻云中,这个轻云,就是诗人眼中所常有,他并从此云去观察大自然,解散之后你便使其好梦逃遁,随之,则完成其神怪之梦及美也。 ; 这段文字似诗非诗,情景的描述栩栩如生,且将自己所认可的诗的“朦胧之美”的魅力于这“摇荡于透明的”文字中,以非朦胧的形态呈现出来。这样的表达似乎也表示了这样一种结论,即“朦胧之美”并不是“晦涩”之境,它可以意会,就如云中窥月,却难以清晰把握,而正是在这种梦幻般的情景中,诗的“意象”显示了自己的存在和意义。正是从这一意义出发,李金发认为,“诗意……不宜于用冷酷的理性去解释”。因为,理性的解剖刀只能破坏意象的美感,朦胧本来就是不能定量界说的。可见,在这“朦胧之美”的解说中,李金发很好地把握了艺术审美的规律。但可惜的是,他在诗歌创作实践中,却将“朦胧”的追求推到了极端,使很多诗的意境成了晦涩。; 关于诗的形式,李金发提出要以美的文字来表达意象,在这方面,他同时追求两种风格: ■  一是古希腊、罗马的“壮美”风格。 他曾不止一次说过:“我们憧憬着埃及、古希腊罗马的光辉”。因为,这些古典时代的艺术中,文字风格都有着壮阔飞动之美。 ■  另一种风格是象征派的“纯粹诗歌”的风格。 这种风格排斥文字意义的表达作用,而主张向音乐靠拢。; 李金发在理论上是徘徊在这两种风

文档评论(0)

jiupshaieuk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1213523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