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传染病学总论.ppt

  1. 1、本文档共6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年整理】传染病学总论

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科 内容 第一节 感染与免疫 第二节 传染病的发病机制 第三节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 第四节 传染病的特征 第五节 传染病的诊断 第六节 传染病的治疗 第七节 传染病的预防 前言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如阮粒、病毒、衣原体、立克次体、支原体、细菌、真菌、螺旋体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科造成流行的疾病。 感染性疾病是指由病原体感染所致的疾病,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性感染性疾病。 传染病学是一门研究各种传染病在人体内外发生、发展、传播、诊断、治疗和预防规律的学科。 第一节 感染与免疫 一、感染? 二、感染过程的表现? 三、病原体的作用? 四、免疫应答? 一、感染的概念 感染是病原体和人体之间互相作用、互相斗争的过程。 引起感染的病原体可来自体内和体外。来自体外的病原体引起的感染称为传染。体内? 构成传染和感染过程必须具备的三个因素: 病原体 人体 二者所处的环境 一、感染的概念 共生状态:病原体与人体之间互相适应、互不损害的状态。 机会性感染:宿主的免疫功能受损(大量应用激素、抗肿瘤药等),或大量应用抗生素引起菌群失调,或机械损伤,使寄生物离开其固有的寄生部位到达其它部位而引起宿主损伤。 一、感染的概念 “新发突发传染病”:新的病原体:如HIV病毒、SARS相关冠状病毒、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疾病。 “再现传染病”:已经被控制的传染病如结核病由于种种原因在局部地区流行。 难治性耐药菌株感染:广谱抗生素的滥用诱发细菌耐药基因突变。 多种形式的感染情况 首发感染:初次被某种病原体感染 重复感染:再次被同一种病原体感染 混合感染:同时被2种或以上的病原体感染 重叠感染:在某种病原体感染的基础上,又被另外的病原体感染 继发感染:原发感染后的其它病原体感染 医院获得性感染:住院期间发生的和在医院内获得但在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社区获得性感染: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经存在的感染。 二、感染过程的表现 病原体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就开始了感染的过程。感染过程可出现5种结局。 (一)清除病原体 (二)隐性感染 (三)显性感染 (四)病原携带状态 (五)潜伏性感染 感染过程表现,从下到上,比重依次减低 三、病原体的作用 病原体是否引起疾病取决于病原体的致病力和机体的免疫功能。 (一)侵袭力:侵入人体并在体内生长、繁殖的能力 (二)毒力:包括毒素和其它毒力因子。 (三)数量:一般与致病能力成正比。 (四)变异性:病原体发生变异可使致病力增强;可逃逸机体特异性免疫作用而引起疾病或使疾病长期存在。 四、免疫应答 (一)非特异性免疫 天然屏障:皮肤、粘膜及其分泌物 吞噬作用:单核巨噬细胞 体液因子:溶菌酶、干扰素 (二)特异性免疫 细胞免疫:T细胞杀伤病原体及其寄生的细胞。 体液免疫;B细胞产生抗体即免疫球蛋白。 第二节 传染病的发病机制 一、传染病的发生与发展 二、组织损伤的发生机制 三、重要的病理生理变化 一、传染病的发生与发展 (一)入侵部位 侵入部位得当,才能引起病变 (二)机体内定位 在入侵部位直接引起病变、远离部位引起病变、靶器官病变、某脏器定居。 (三)排出途径 单一途径:志贺菌,粪便 多种途径:脊髓灰质炎病毒,粪便,飞沫 叮咬或输血:疟原虫 二、组织损伤的发生机制 (一)直接损伤: 借助其机械运动及其分泌的酶直接破坏组织 通过细胞病变而使细胞溶解:脊髓灰质炎病毒 通过诱发炎症过程而引起组织坏死:鼠疫 (二)毒素作用 外毒素:霍乱肠毒素引起胃肠功能紊乱 内毒素:导致发热、休克及DIC 二、组织损伤的发生机制 (三)免疫机制 抑制细胞免疫(麻疹)或直接破坏T细胞(艾滋病) 通过变态反应(主要是III型和IV型)而导致组织损伤。 三、重要的病理生理变化 (一)发热: 外源性致热源--内源性致热源--体温中枢,释放PGE2,产热超过散热。 (二)急性期改变 1.蛋白代谢:CRP升高,ESR加快,负氮平衡、消瘦 2.糖代谢:血糖升高;肝衰竭患者,血糖下降。 3.水电解质代谢:低钠血症,低钾,贫血 4.内分泌代谢:急性期糖皮质激素升高;败血症时分泌不足;醛固酮分泌增加;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甲状腺素早期下降,后期升高。 第三节 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 一、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 二、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一、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 (一)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 (三)人群易感性 (一)传染源 1.患者:发病早期传染性最大;慢性感染者可成为长期传染源 2.隐性感染者:脊髓灰质炎 3.病原携带者:菌痢 4.感染动物: (二)传播途径 水平传播 1.呼吸道传播:结核病 2.消化道传播:菌痢 3.接触传播:接触被污染的水或土壤、伤口被污染、日常生活得密切接触、不洁性接触 4.虫媒传播:被病原体感染的吸血节肢动物如

文档评论(0)

jiupshaieuk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1213523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