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念奴娇 赤壁怀古.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年整理】念奴娇 赤壁怀古

宋词二首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初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 2.体味旷达渺远的意境和作者豁达的胸怀,感受古典诗词的艺术魅力。 3.感悟诗歌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一门三父子, 都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古, 蛾眉共比高。 这首诗说的是谁呀? 苏洵 苏轼 苏辙 这父子三人都以文学成就而著称,实属不易,其中最有名的应是苏轼。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感受一下他那豪放的词风。 二、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 1.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同样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21岁中进士,开始为宦生涯。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出狱后,责授黄州团练副使。苏轼是北宋成就最高的文学家。他的词改变了五代以来婉约柔靡的风格,开创了豪放一派的词风。 2.旷世奇才的苏轼: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歌:与江西诗派的开创者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绘画:善画枯木怪石,主张神似。 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 3.在他之前,诗庄词媚,词多写男欢女爱,离愁别恨,只宜写得缠绵婉媚,“香而软”,他打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把凡是诗所能表现的题材和主题,都在词里表现,正如刘熙载所说的,达到“颇似老杜诗,以其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 的程度,使词走出了樽前檀板、深闺小楼,进入社会民生的广阔天地中。这就大大地扩展了词的表现功能,开创了豪放词风。 4.写作背景: 北宋元丰二(一零七九)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相当于今天的地方分军区的司令员,但“不得签书公事” ),游赤鼻矶,作词抒怀。《念奴骄》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43岁(元丰二年)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那种追求功业的豪迈心情,仍然是掩盖不住的。作者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代表作。 三、整体感知: 1.听录音朗读,注意语调、停顿以及生字。 2.学生齐读课文。(看准字形,读准字音,有气势。) 3.概括作者所见、所想、所忆、所叹。 所见:浪、故垒、乱石、惊涛 所想: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豪杰。 所忆:公瑾雄姿英发,自信破敌。 所叹:早生华发,功业未就。 4.小结:《念奴娇·赤壁怀古》 是一首怀古词,主要通过对古迹的描写和对古人,古事的记叙,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这首词写于神宗元丰五年,作者在“乌台诗案”之后被贬到黄州时期。黄州附近有个“赤鼻矶”,相传即三国时期周瑜大败曹操的赤壁。 作者就是在这个“赤壁”的所见,所想,借咏史表达此人对古代英雄豪杰的缅怀和对功业早就的周瑜的仰慕之情,又联系到自己的现实处境,遂产生了年岁将老,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 四、再读诗歌,赏析美文。 1.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写景上有怎样的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把江山、历史、人物巧妙的融合在一起。意境阔大、气势雄浑。 表达了词人对往昔英雄的无限怀念。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哪些字写得生动、传神? 明确:“乱” 、 “穿” 写出岩峰错列,直插云霄的态势。 “惊” 写出浪涛的惊人的汹涌澎湃。 “拍” 传神地写出了巨浪猛烈地冲击着岩石的情状,就好像是有意而为之。 “卷”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水势的汹涌,场面的宏阔。 还用了夸张 对偶 比喻修辞。 3.“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全词的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由景及人 承上启下 4.下片着力塑造周瑜,为何要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 明确:(1)说明年轻有为。 (2)以美人衬托英雄。 (3)渴望像周瑜一样被信任。 5.“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描绘周瑜什么形象? 明确:指挥若定,足智多谋 6.作者为什么要着意描写周瑜年青有为英气不凡? 周瑜:年龄:24 婚姻:美女相伴 外表:英俊儒雅 职位:东吴都督 际遇:功成名就 苏轼:年龄:47 婚姻:屡遭不幸 外表:早生华发 职位:团练副使 际遇:功业未就 周郎,二十四岁,春风得意,刚柔相济,文武双全,功成名就,少年得志 苏轼,四十七岁,待罪黄州,刚正有余,文弱书生,壮志难酬,年老无为 抒发对英雄业绩的仰慕之情,引发自己未能建功立业的感伤。苏轼这年四十七岁,不但没有建树,反而待罪黄州。怀古思今,感慨万千。下面几句就是写自己失意的感伤之情。  小结:由此可见,作者在情感上倾向周瑜,是因为他渴望建功立业,希望

文档评论(0)

jiupshaieuk1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1213523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