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年整理】灵丘旅游资源概况
灵丘旅游资源概况
灵丘是革命老区,历史悠久,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汉高祖时置县,以“胡服骑射”著称的战国第六位国君赵武灵王就埋葬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灵丘因此而得名。境内文物名胜众多,自然景观迷人,可分为以下三大类:
一是文物古迹。
1、赵武灵王墓是战国时期赵国国君武灵王之墓,灵丘也因此而得名。它原位于灵丘县城西,现在随着县城的扩张,已经处于中心地带新华西街了。原占地面积60000平方米,现保护面积10900平方米,墓冢巍峨,碑石林立,是研究战国时期历史文化以及一代英君赵武灵王生平的重要历史文物。现在是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修建于唐代天宝元年的曲回寺石佛冢群。位于独峪乡曲回寺村,又称哭回寺。据曲回寺遗址千斤大铁钟记载,该寺为五台山佛寺下院。开元二十一年由北京的大禅师“慧感”奉诏创建,“旨赐曲回山寺”,并且在建寺十年后,从天宝元年开始至天宝十一年间,雕刻了大批花岗石佛像,修筑360座佛塔,埋于曲回寺方圆几十里的地下,其规模宏大实为罕见。目前已查明43座石佛冢,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寺院辽、金、元、明历代均有较大规模重修,清代依旧维持,最后于1939年被侵华日军焚毁。现在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觉山寺,位于灵丘县红石塄乡觉山村,又称普照寺,北魏皇家寺院。创建于北魏太和七年(483年),是孝文帝拓跋宏为报母恩而敕建的。该寺历代屡有重修,时至五代,战火连绵,觉山寺开始衰落,庙宇毁败,辽代又重加修葺。明天启六年(1626)灵丘七级大地震,全寺庙宇全部倒塌,惟有辽代重修的砖塔仍巍然屹立。明崇祯三年(1630)重建寺庙。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进行修葺,后又倾颓。清光绪十一年至十五年(1885—1889),寺僧龙诚在本县大儒杜上化等全力支持和四乡民众资助下重建佛寺,除砖塔为辽大安六年重建外,现存庙宇为清代光绪年间重修建筑。寺院座北向南,依山就势,寺内建筑有一井一塔七殿一堂一厅六楼二阁。布局为三条轴线,五个院落,相对独立又相互贯通,房屋共计134间,占地8100平方米。寺院西北山崖上悬一洞,称为悬钟岩舍利洞,亦称翠云洞。洞深14米,洞口宽19米,建有观音殿,面阔三间,“文革” 后期被毁,2000年动工,现已修葺一新。西南突兀一山,顶置小砖塔,总高5.33米,实心,平面呈方型,背西面东,属寺院附属建筑,是晋北地区最小的砖塔。东北矗立笔架山,交错中显稳定,自然景色与古建筑相映成趣。自古被人们称为“井塔山齐——觉山寺”。 属灵丘“九景”之一。
觉山寺辽代砖塔(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砖塔位于觉山寺内,为全寺建筑中的精华。北魏创建,后倾圮,辽大安五年重建,八角密檐式,十三层,高44.23米。塔基由须弥座、平座、仰莲组成。下层束腰每面施壶门三间,内雕人物,门间雕兽面,八角为力士;上层束腰壶门内雕佛、菩萨、歌舞乐伎,门侧立侍女或飞天,门上为二龙戏珠,门间雕力士,转角金刚两侧施龙。砖雕采用剔地突起或圆雕镂刻手法,造型丰满,刀法流畅、洗炼,是砖雕艺术和音乐文物中不可多得的佳作。塔身第一层有塔室,南北为板门,东西为格扇假门,其余四面为砖雕假窗。室内八面存辽代壁画62平方米,内容为菩萨、明王、飞天,为壁画中的瑰宝。其上十二层均为实心,木椽砖飞,每层收分7厘米,每层每面悬铜镜,每椽每梁挂风铃。塔刹由镂空天球、相轮、宝盖、仰月、宝珠及刹杆组成。天球可转动,兼起风速风向标的作用。2002年被确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是革命纪念地。
平型关战役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灵丘县白崖台乡白崖台村、东河南镇小寨村、蔡家峪村一带, 1937年9月25日,林彪、聂荣臻率领八路军115师在此歼灭日寇1000余人,沉重打击了日寇的猖狂气焰,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鼓舞了人民的抗日信心。平型关之战是八路军出师抗日的首战大捷,也是全面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大胜利,提高了共产党八路军的声威,在中国共产党史、中国抗日战争史和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平型关大捷遗址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确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现有战场旧址、战斗指挥所、林彪、聂荣臻临时住所、平型关战役纪念馆等。
1、平型关大捷纪念馆
位于灵丘县平型关景区乔沟南侧约一公里的山坡阶地上,坐东面西,建筑面积825平方米,由杨成武老将军题写馆名。该馆于1969年由北京军区主持修建,1971年10月闭馆。1986年8月10日,聂荣臻元帅为纪念平型关大捷赋诗一首,次日致信山西省委、省政府,指出“平型关大捷意义重大,修复纪念馆是必要的”。省委、省政府遵照聂帅的指示拨款修复了纪念馆。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前夕,灵丘县委、县政府又筹资将纪念馆整修一新,恢复了展览。2001年,灵丘县委、县政府对大捷展览进行了大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