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分工及男女平等.pptVIP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性别分工及男女平等

性别分工与 男女平等话语 金一虹 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妇女研究中心 研究劳动的性别分工有什么特别意义? 劳动分工和权力分配是两种重要的社会分化形式。 —— 彼得.布劳《不平等与异质性》 性别分工是等级制的;妇女地位的社会根源在于按性别进行的劳动分工。“家长制所依赖的物质基础主要在于男人对妇女劳动力的控制。” —— 海迪.哈特曼 一.劳动的性别分工 人们好像是任何差别都能利用来做分工的基础:年龄、性别、皮肤的颜色、鼻子的高度,甚至各种病态,都可以被利用。性别可以说是用得最普遍的差别了。到现在为止,人类还没有造出一个社会结构不是把男女的性别作为社会分工的基础。 (费孝通《生育制度》) 性别分工为什么? 1.生物决定论 2.经济制度变迁决定论 3.投资收益比较决定论(加里.贝克尔) 家庭中的两性分工是根据男女两性投资的比较效益来决定的。男子在市场部门更有优势,女性在家庭部门效益高于市场部门效益; 性别角色决定论 文化规范的力量; W.古德:男子可以干女子所干的一切活,但他们却不干;而那些纯属男子干的活也并非得男子去干不可——“劳动分工既不是建立在生物学基础之上,也不是建立在完全平等的基础之上。” 从江南农村社会变迁看性别分工变化 N.莱德:“所谓社会变迁也可以理解成下一代人在同一年龄作不同的事”(1986) 而中国因为社会的巨变,同一代人在不同年代做不同的事。 从男耕女织到男工女耕 工业化:通过农民的非农化进行的。 回访“铁姑娘”时一个疑问:女性承担了大部分农活,男人们到哪里去了? 男性从农业“撤退”,早从6、70年代就开始了。 从“花木兰”、“铁姑娘”运动,看中国曾经经历的劳动的“去性别化”历程 一.历史的回顾 50年代初的“解放话语”——“妇女翻身”,成为具有“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具象符号 1958年,急进工业化中的“解放妇女劳动力运动” 鼓励妇女走出家门,参加社会劳动; 490万妇女参加到“全民办工业”运动中去; 解决妇女社会角色与家庭角色冲突的政策选择:部分消解家庭功能(大办食堂、托儿所),改变劳动的家庭所有; 潜在经济动因:解决工业化后备军的需要 这一历史时期,城乡二元分立格局逐渐成型,与此同时,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劳动力配置与储备的中国特色的“蓄水池”结构也基本形成,城镇妇女劳动力构成一级“蓄水池”,农村劳动力构成“二级蓄水池”。 文革期间 1967—1973,“平等话语缺失”,革命压倒一切; 1973年以后的男女平等话语: “妇女能顶半边天” “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男同志能办到的,女同志也能办到”——6、70年代对男女平等的最高诠释。铁姑娘:男女平等的新的象征“符号” 隐藏在“男女都一样”的平等话语背后的经济社会因素: 农业整体劳动过剩和局部不足并存; “统分统配”体制的机制性缺陷; 需要一个有效的动员模式; 80年代,结束“男女都一样”的实践 城镇劳动领域两性分工的温和调整; 农业领域劳动力的置换过程加快,农业出现女性化趋向; 观念领域:女性向传统性别角色回归的潮流,找回“女人味”和“做女人”,性别话语多元化; 反思女性在公私两个领域应该扮演的角色; 90年代以来…… 受社会转型、全球化等因素影响,女性在就业领域遭遇一波又一波的冲击,其就业模式和职业生涯已经和可能发生的变化:女性劳动的边缘化和劳动的性别分化; 女性劳动出现边缘化趋势: (1)就业风险与排斥; (2)劳动就业结构的低层化; (3)劳动的非正规化; (4)行业和职业的性别隔离。 女性劳动的非正规化 至2002年底,中国2.48亿城镇从业人员中的30%,即7500万人采取了灵活就业;加上进城务工人员中70%的灵活就业人员,我国城镇目前非正规就业人员已达1.45亿左右。 工作模式改变的结果往往是妇女被迫更多采用非正规就业方式, 行业和职业的性别隔离 女性工作:女性比例超过50%; 男性工作:男性比例超过60%; 基本无性别隔离的工作:女性比例在45.3%—50%。 2000年妇女地位调查结果:城镇女性37.7%从事“女性工作”,24.2%从事“基本无性别隔离的工作”;农村外出务工女性55.7%从事“女性工作”,22.8%从事“基本无性别隔离的工作” 什么是职业的性别隔离? 联合国在1993年的一份题为《世界妇女状况》的报告中指出:“在世界各地,工作场所是按性别分开的。”也就是说,因性别造成工作隔离。(行业隔离和职业隔离) 性别隔离的结果:两性经济地位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