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罗平布依族婚恋歌谣与婚俗.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析罗平布依族婚恋歌谣与婚俗.doc

  试析罗平布依族婚恋歌谣与婚俗    论文 关键词:婚恋歌谣 血缘婚姻 不落夫家 婚姻习俗   论文摘要:云南罗平布依族代代传唱的婚恋歌谣数量多、内客丰富,是研究罗平布依族婚姻习俗的珍贵资料。它不仅反映了该民族早期的“兄妹婚配”血缘婚姻形式,还反映了流传至今的“不落夫家”奇异婚俗,以及以歌传情等独特的婚恋嫁娶过程。   拉法格曾说:“口头诗歌是没有文化的各族人民所知道和所采用的唯一的方法,目的在于保存他们的日常经验,保存给他们以深刻印象的事件的记忆。川民间歌谣,是各族人民的心声,是各族社会 历史 发展 的“风雨表”。居住在云南省罗平县的布依族虽然没有自己的文字,但却能把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朴实 自然 、真实生动地表现在自己的歌谣、神话、传说中。罗平布依族自古就有“无事不成歌”之说,布依族地区素有“诗乡歌海”之称,各种歌谣数量多,内容丰富,因而罗平布依族歌谣对社会生活的反映比神话还要丰富、清晰,他们的歌谣不仅是民族生活的百科全书,同时也是本民族的史书。婚姻是人类重要的生存形式,各民族的婚姻特点五花八门,罗平布依族有着奇异的婚姻习俗,大量的婚恋歌谣可谓记录布依族婚姻习俗的“大仓库”,是研究罗平布依族婚俗特点的珍贵资料。罗平布依族婚恋歌谣具有史料价值,记录了该民族最早的“兄妹开亲”血缘婚姻家庭形式,以及流传至今的“不落夫家”风俗。布依族婚恋歌谣对婚俗的记录细腻丰富,从内容上分有情歌、嫁娶歌、婚怨歌等。本文仅从以下几方面分析罗平布依族婚恋歌谣所反映出的婚俗特点。   一、兄妹婚配 “人类婚姻并非从来如此,有一个发展过程。人类社会的婚姻形式,除了荒古时代的杂乱性交外,基本上是循着四种形态发展过来的,即:1.血缘婚制;2.蒙昧时代的群婚制;3.野蛮时代的对偶婚制;;4.文明时代的一夫一妻制。各民族的五花八门的婚姻上的‘奇风异俗’,基本上都是从这四种形态的婚姻制度中变异出来的。罗平布依族“开天辟地”歌反映了布依族最早的家庭婚姻形式是以兄弟姐妹结婚为特点的“血缘家庭”,这也是人类社会的第一个家庭形式。这种家庭形式就是直接从人类杂乱性交状态中产生出来的,是同辈人,即兄弟姐妹之间组成的婚姻圈子,“家庭范围内所有的祖父和祖母,都互为夫妻;他们的子女,即父亲和母亲,也是如此;同样,后者的子女,构成第三个共同夫妻圈子。而他们的子女,即第一集团的曾孙和曾孙女们,又构成第四个圈子。分析布依族“开天辟地”歌,就是在重温布依族,乃至人类的婚姻历史。 “开天辟地”歌也称为“洪水歌”,歌中这样叙述:洪水淹没了大地,一直淹齐天,“世上只有两兄妹,如何传后辈?报罗朵(布依族语,土地神)让他兄妹成婚,两人不愿意。”后来兄妹问竹子、问乌龟,“都让他们成婚,兄妹还是不肯。”于是“报罗朵指磨为婚,两兄妹各抬一扇,分从波郎岸波郎里(布依族传说中“水淹天”后最早现出的两个山包)滚下,磨合在一起,两人才结为夫妻。”“成亲十二个月,生下一个肉瘤,砍成小块撒向四方,从此有了人类,挂在桃树上姓陶,挂在李树上姓李,由此有了姓氏。”从布依族“洪水造人故事”中,我们看到,当时的布依人已朦胧意识到兄妹近亲不能结婚,因而把他们的结合安排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洪水滔天的世上只剩下葫芦里的兄妹俩,他们不结婚就无法繁衍后代,即使土地神“报罗朵”让他们结婚,两人也不愿意,兄妹认识到这样的婚配不是理所当然的事,他们要去试试自己的命运,问遍万物,最后兄妹俩是万不得已才结为夫妻。后来生下肉团砍成小块撒向四方,说明当时的布依人已意识到血缘婚所带来的危害,所生育的后代不正常,当然也表露了大批量繁衍人类的愿望和需要。另外,“洪水歌”中的“李”“陶”都是布依族姓氏,布依人已认识到人类的繁衍分支,最早都是由血缘婚姻而来的。   二、不落夫家 在罗平布依族婚姻形式中,还存在着“不落夫家”的奇异婚俗,我国黎、壮、侗、水、苗等许多民族中也不同程度地有婚后不落夫家的习惯。罗平布依族“不落夫家”,是指男女结婚后不同房,新娘与送亲女伴居住,两三天后返归娘家居住,新郎在节日或适当时机,接新娘来家,这时可以同房,有的新娘也不同房,做完活计,当天就转回娘家。夫妻这样相处一段时间,有的一年,有的三五年不等,有的在女方怀孕后,新郎接新娘来自己家安家,布依族称这种婚俗为“做家”。要探究“不落夫家”婚俗形成的原因,得探讨一下布依族“嫁娶歌”中的相关内容。歌中描述男家请媒人到女家提亲,女家推辞的理由是:“我儿还在小,如同罐子一样高。”参照歌中男方的年龄也只是“已满十五岁了。”不难看出布依族“不落夫家”原因之一是早婚盛行。过去布依族结婚年龄大致是十二至十六岁,年岁尚小,加上婚姻由父母包办,丈夫并非她们喜欢的人,于是尽量拖延留在娘家的时间。另外,布依族女子在娘家多是主要劳力,受到父母的爱抚和兄弟姐妹的尊重关怀,有一种恋娘家的情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