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平安建设法制建设演示课件
平安建设 法制建设 知识讲座 符云川 贯彻全县平安建设工作会精神 2013年8月26日,政法委陈明忠书记主持召开了全县平安建设工作会.全县各乡镇\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陈书记传达了由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全国平安建设工作会和全省平安建设工作会精神.指出了我县平安建设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并对全县平安建设工作作出了安排部署. 厦门公交纵火案的理性思索 2013年6月7日18点20分,厦门BRT快速公交线上的一辆公交车行驶中突然起火,已致47人死亡,34人受伤。经公安机关侦查,案件告破。犯罪嫌疑人陈水总被当场烧死。 事发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和 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作出重要批示、指示。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郭声琨受党中央国务院委派,连夜率国务院工作组赶赴厦门指导处置工作。 犯罪嫌疑人陈水总,厦门本地人,1954年生。经警方深入、细致地侦查和技术比对,并在其家中查获遗书,证实陈水总因自感生活不如意,悲观厌世,而泄愤纵火”。 纵火嫌犯陈水总,已当场被烧死。然而,从厦门公交车纵火案中给我们一些什么警示呢? 警方披露证实,陈水总因自感生活不如意,悲观厌世,而泄愤纵火。个人生活遭遇挫折,就把死亡加诸于无辜市民,这是典型的反社会人格和迁怒型报复。陈水总处心积虑地策划此事,冷血残忍地点燃大火,堪称丧心病狂。这种心理变态之徒,在任何社会制度下都可能滋生。这种不可理喻的刑事犯罪,在任何国家中都可能发生。 严格说起来,陈水总上访时的遭遇已很难查考,也很难说要让帖子中提及的工作人员出来承担多大的责任,或者承受道德谴责。需要强调的是,即使是一个穷凶极恶之徒,他能下决心干出夺取一车人性命的大案,也必有一个负面情绪积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他能从身边的人那里得到温暖,从工作人员那里得到友善,从刻板僵硬的程序中得到柔性的救助,他也许就不至于彻底归化恶魔。坚硬的事实不相信假设,但没有假设就没有反思,没有反思就无法防患于未然。 我们经常说一句话:社会是一个大家庭。我们不必讳言,社会中流动着戾气和怨气。大家庭的要义在于互相照拂,而一个有责任感的公民,尤其是那些手握公权的官员,都应主动承担起消解戾气和怨气的任务。如何进行情绪“排雷”?无非是能给笑脸就不给冷脸,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按规定该给人办的事一定要办,即使是规定之外的要求,也要视实际情况合理通融。善待一人就是善待整个社会,一个充满“善待”的社会,必将善待每个人。 惨案已经发生,再多的哀叹和谴责也无法唤回那些鲜活的生命。我们能做的只是:一方面强化消防意识和安检措施,提升公共交通的安全指数;另一方面主动参与情绪“排爆”,以正能量化解人心的阴暗和冰凉。这是个悲伤的时刻,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强,人间少些无因的悲凉 用公交纵火报复社会,不值得同情。无论陈水总有多少值得同情的理由,他报复社会的恶劣行为,如同恐怖分子一样,都是不可饶恕的罪行。对这种拿无辜群众下手的行为,我们表示最强烈的谴责!陈水总不管自认有多少“冤屈”,都没有权力去要无辜百姓的命。在这样的大是大非面前,人们在网上不应该模糊善、恶界限。从他决定报复社会的那一刻起,他已经站在了公众的对立面。他用如此毒辣的手段,无视他人的生命,惨绝人寰,惨无人道,留在人们心中的只有魔鬼的形象。 2005年8月8日,福州市5路公交车东街口车站时发生爆炸,造成多人伤亡。经查,制造爆炸案嫌疑人黄茂银,当时已处肺癌晚期。 2009年6月5日,成都市一辆满载乘客的9路公交车在行驶中发生燃烧,造成27人遇难,74人受伤。系犯罪嫌疑人张云良故意放火,当场死亡。 2010年7月21日,一辆机场大巴行至长沙机场高速公路6公里处时突然起火,造成2人死亡,3人重伤,11人轻伤。犯罪嫌疑人谌海涛即被抓获归案。 这些公交纵火者的恶行,倒是从一个侧面提醒我们,要重新审视社会矛盾问题。黄茂银因处肺癌晚期,无人关心;张云良因无业,没有经济来源;而这次陈水总曾领过低保,后来外出打工低保被取消,多次到有关部门反映,得不到解决。如果有刚性的制度救助,有大众的关心和帮助,消除那些社会报复者的土壤,他们中的一些人或许也可能不会铤而走险,成为大众的公敌。同时,这些群体中,绝大多数都是善良的,他们因个人的行为、遭遇不同,生活维艰,在最恶劣的处境中,大都对生活有信心,我们应当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维护每一个公民的权利,无论他们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或困难,对他们给予更多的关爱,让社会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唯其如此,我们的社会才会日益走向和谐。 一段时间以来,从厦门公交车纵火案到河南安阳公交车杀人案,一些“冷血杀手”把报复社会的厌世心态撒向了与自己毫无干系的陌生路人。 有学者指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