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魏晋南北朝文学批判
* * 第七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 一、曹丕的《典论·论文》 二、陆机的《文赋》 三、刘 勰的《文心雕龙》 四、钟嵘的《诗品》 建安以前,中国没有文学批评专著,但文学批评起源很早,先秦就已产生。先秦诸子著作中散存着一些有关的文学言论,或提出文学批评,或评述古代、当代文学作品。虽是片段的但对后来的文学批评起启发、开创作用。 如《论语》:“诗可以兴(启发),可以观(鼓舞)、可以群(感染)、可以怨(讽刺)。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毛诗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引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先秦西汉虽有许多文学作品,但未从学术中独立出来,所以虽有片段评论,却无专评,到建安时期,文学开始从学术中独立出来,有人专门从事文学创作。另外,东汉末,魏晋初品评人物风气很盛,于是从论人扩及到论文,于是便产生了自觉的文学批评,注意对作品评论,专门的评论文章产生。如:《典论-论文》,还有他的《与吴质书》,植《与杨德祖书》。 一、曹丕的《典论·论文》 1、论文学的价值: 2、论文气 3、论文体: 4、论文学批评: 1、论文学的价值: 对文学地位提得高。“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手其身,二者必要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鼓励作家努力写文章,则名声可传于后世,对魏晋以后文学发展起重要作用。 2、论文气 “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气:作家个性、气质、风格。反映建安文学向个性化发展的趋势。 3、论文体: 丕把文章体裁分为四种:“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气名*尚实,诗赋欲丽”。 4、论文学批评: 他认为文批要克服两种错误观念:“常人贵远贱近,向声背实;文人相轻,*于己见,谓即为贤。” 局限: “文气”是天生的,不能改变, 忽视实践的作用。 二、陆机的《文赋》 1、论创作的准备: 2、论创作的构思: 3、论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4、论继承与革新的关系 5、论文体 1、论创作的准备 准备要作二方面: 一方面是深入观察外界事物。“伫中区以玄览,”“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心懔懔而怀霜,志渺渺而临云”。主张一个人思想感情来源于各观事物。 二方面是广泛学习前人的作品。“颐情志于《典》、《坟》”,“游文章之林府”。 2、论创作的构思: 陆机特别强大想象的作用。“观古今于须臾,托四海于一瞬”,达到这样就可以“笑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 3、论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他强调内容为主,形式为辅,但在具体创作中,他又偏重于形式,他主张文章华丽,“其会意也尚巧,其遗言也贵妍”。尤其强调写作要名言、警句。“石韫玉而山晖,水怀珠而川媚”。助长了形式主义文风的发展。 4、论继承与革新的关系: 主张多学习古人的作品,又强调文学创作应有独创精神,“收百世之阙文,挥千载之遗韵,谢朝华于正披,启文秀于末振”。 5、论文体: 把文章分为十种体裁(别人分八类),诗、赋、碑、诔、铭、箴、颂、论、奏、说。(比曹丕的《典论·论文》又进了一步)。 因为是骈文,所以观点不能明确表现,有些零乱而且晦涩难解,故刘勰批评他:“陆赋巧而碎乱”。 三、刘 勰的《文心雕龙》: 从建安始经过西、东晋到宋陈,文学变化,到南北朝时代讲究文学技巧。故促进文学批评的发展,出现了专门讨论文学批评的专书,刘勰的《文心雕龙》总结了古代的文学批评,是我国古代一部空前绝后的文批专著。 刘 勰(约465-约523) 我国文学批评史上最伟大的文学理论家、批评家,一生跨越了宋、齐、梁三个朝代。山东人,但世代住在江苏镇江,祖父与父亲曾做过小官。在刘勰小时侯父亲便去世,故而从小就家境贫寒,是一个没落的士族子弟。20岁以前一直在家读书,20岁左右时家中无依靠,投奔南京定林寺一和尚,直到37岁刘勰也当了一个和尚。一方面帮助僧侣整理佛经;另一方面阅读大量的古代历史著作,无书不读,约到30多岁在定林寺开始写作《文心雕龙》。自己当时没有名气,所以书也不被重视。当时沈约在文学、政治上名气都很大,于是刘在沈出门时把他拦住,并把《文心雕龙》一书送给他,沈约很欣赏,并经过沈的赞扬,刘勰因此而出名。《文心雕龙》写于齐代末年,至梁代刘38岁时离开寺庙而为官,至55岁,做小官,记室、参军、县令之类。55岁以后,奉梁武帝令回定林寺到59岁死。原因是54岁时僧侣去世,故梁武帝命他回寺整理僧侣所收藏的著作,他在整理过程中越来越相信佛教,58岁左右又做和尚,改名慧地,不到一年便去世。 《文心雕龙》 文心:“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也。”文学思想、文学理论。 雕龙:雕刻无改。象雕龙一样优美的文学思想。 由50篇文章组成,按内容分为四个部分: 总论:(5篇)专门论述文学创作的一般规律、基本理论。 问题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