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汉语量词的修辞格及文化心理.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汉语量词的修辞格及文化心理.doc

  浅析汉语量词的修辞格及文化心理 摘 要:在修辞中大量使用量词是汉语的一大显著特征,量词各种修辞格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汉民族的文化心理。本文主要探讨了量词的四种常用修辞格,并且从思维方式角度分析了量词修辞用法所反映的汉民族文化心理。   关键词:汉语 量词 修辞格 思维方式      在汉语量词的实际运用中,人们往往并不满足于仅仅将其死板地运用于衡量事物上,而是常常在分析对比事物之间相似、相通和相关等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巧妙地用活该类词而取得新颖独特的语用修辞效果。很多量词都凝聚了使用者对事物性状、性质的认识,体现了人们在认识事物和描述事物时的心理和态度,往往与一定社会的文化背景和该民族的思维方式紧密结合,反映出汉语的独特魅力。   一、量词的修辞格的运用   量词的修辞格在实际运用中相当广泛,下面主要详细介绍量词的四种常用的修辞格。   (一)比喻   量词的比喻格,一般不用喻词就能对事物做具体而生动的描述,从而使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形象,使有形的事物、景物更加鲜明生动。例如:   (1)不信,请看那朵流星。(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2)只记住我今天的话,留心那一掬温存、几朵吻,留心那几炷笑。(闻一多《收水》)   量词朵,常用来修饰花。例(1)中,用朵来修饰流星,就会使人联想到流星像花朵一样美,对天上的街市产生无限向往。例(2)中,用朵修饰吻,使人对这吻铭留于心,因为这吻如同花一般美好,值得珍藏。   (二)摹状   具有描摹作用的量词主要由名词、形容词、动词活用而来,这些量词形象感强,选用恰当,能为表达增色添彩,生发出许多文采神韵。例如:   (3)这寡妇默默地担起一肩不幸,走在渺茫的人生的路途。(师陀《受罪者》)   例(3)中,用一肩修饰不幸,变抽象为具体,将寡妇的不幸描摹得很具体可感,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三)夸张   量词可以造成夸张效果,用来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例如:   (4)天黑了,有一匹大萤火虫尾上闪着蓝光,很迅速地从翠翠身旁飞过去。(沈从文《边城》)   例(4)中,用来修饰体形较大的动物的量词匹来修饰萤火虫,很明显是为了突出表现萤火虫的大,是扩大的说法。   (四)比拟   运用量词的比拟格可以使语言生动活泼、绚丽多彩,更鲜明地表现人们喜怒爱憎的感情色彩。例如:   (5)美国博士几个子儿一枚?(老舍《牺牲》)   例(5)中,枚作量词总是跟较小的、精致的东西相联系,在这里用枚来修饰美国博士,其鄙视、嘲讽之情可谓是溢于言表。   以上是四种比较典型常见的量词修辞格,反复、排比、层递、通感、对比等辞格同样可以使用量词来实现,本文不做过多的论述。   总之,量词的修辞功能在描写事物和抒发感情等方面表达效果贴切鲜明,形象生动,富有感情色彩,因此使用范围非常广泛。   二、量词修辞格反映的民族文化心理   量词修辞格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汉民族的文化心理,而文化心理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本文主要从思维方式的角度进行分析。何谓思维方式?简单地讲就是文化传统中,那些长久地稳定地普遍地起作用的思维方法、思维习惯以及对待事物的审视趋向和众所公认的观点,即可看作是该民族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民族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同,就会形成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思维方式常常通过不同的语言形式表现出来。汉语量词的修辞用法充分体现了汉民族的思维方式。   (一)汉民族重整体感悟的思维方式   中国的传统思维,本质上是一种直觉思维,这种直觉思维不同于西方的理性思维。中国人偏重于对物象的整体把握,喜欢通过心灵的悟去感受大千世界。在感受过程中,汉民族习惯于依据自己的价值取向,在经验的范围内作出综合性的、直接性的、跳跃性的、快速性的结论,从而迅速达到意境的升华,完成主客体之间的彼此认同,使得表达艺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例如:   (6)花香人不见,这怅怅古已有之,他因此白了几茎额发了。(何立伟《花梦》)   (7)呵!苏醒的风,吹动半天锦霞,一匹清波(顾城《浅色的影子》)   (8)叶片像绿色的小舟,载着一船绿色的梦,我接着就听到了她绿色的歌声。(常荣《背影》)   例(6)中,茎用作头发的量词,运用夸张手法,把头发看成和植物的茎秆一样大。如果要深刻体会其中的妙处,就得从整体上去感悟。例(7)中,用匹修饰清波,是把清波当马写,运用了比拟格。用心去感悟,会发现作者是想通过比拟格表现出清波的流动美。例(8)中,用船来修饰梦,作者化虚为实,表达自己的主观意志,从整体上感受绿叶带来的联想。   量词的夸张格和比拟格,不仅反映了汉民族重整体感悟的思维方式,也体现了汉民族追求整体意境美的文化心理。这种重整体、直观体悟的思维方式表现在文学上,即贵含蓄,忌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