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台湾文学——赖和.doc

【2017年整理】台湾文学——赖和.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年整理】台湾文学——赖和

台湾新文学之父——赖和 【摘要】台湾作家赖和是台湾新文学运动的先驱者,又是一位极富民族气节的爱国作家。在五四新文化运动这股汹涌浪潮的催发下,他为台湾的白话小说和白话文写作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写实的手法影响了之后的一批又一批作家,是当之无愧的“台湾新文学之父”。 【关键词】白话小说;白话文写作;赖和 “五四”新文化运动翻开了我国思想文化革命崭新的一章,其影响范围十分广泛,连当时处于日本帝国主义占据下的我国台湾省,也掀起了相应的波澜。赖和是自觉地站在这个波澜中的一员。他即使身处逆境,也保持着一身正气,以炎黄子孙的铮铮铁骨,直面台湾人民被异族蹂躏的斑斑血痕,将历史的悲愤,流淌在自己笔端。 一、正气凛然的一生 赖和的祖根在大陆。他原名赖河,字懒云,曾用笔名有甫三,安都生,走街先,灰等,出生于台湾省彰化。祖上是客家人,但到他这一代,已不会说客家话了。为此,他写了一首诗自嘲,“我本客属人,乡语径自忘,戚然伤抱怀,数典愧祖宗”。 1894年4月25日,赖和出生在台湾中部彰化一农家。第二年,日本根据中日甲午之战与清朝签订的《马关条约》派兵进驻台湾。呱呱坠地不久的赖和即沦为异族统治下的子民。此后,在他四十九年的人生征程中,耳濡目染,处处都是殖民者的横暴恣肆,掠夺欺凌。他那颗抗暴的中国心,深蕴着民族自尊,洋溢着对祖国的耿耿情怀,为此,他曾两次被捕入狱。 第一次在1923年12月,那时台湾新文化运动在“五四”运动催发下逐渐展开。1921年10月“台湾文化协会”成立,赖和加入协会,并被选为理事。殖民统治者借口所谓“六三法”(1896年驻日总督府发布的第六十三号法令)中关于“治安警察法”条例,进行大搜捕。赖和等四十余名文化人系狱。赖和忿忿地唱出“戴盆莫望天,坐使肝胆裂”的呼号。 第二次入狱,正当“珍珠港事件”前后。督府施行“战时体制”,强行将台湾推向侵华战争前沿,贯彻什么“治台三策”,即皇民化、基地化、工业化,下令取缔进步报刊,禁用汉文,废止人民沿用的汉传风习,强制人民改换日本姓氏,改穿和服等。在那屠刀高举,血雨腥风的恐怖气氛中,赖和仍我行我素,穿中服,不改名,拒用日文写作。殖民者以“莫须有”罪名,将他投入囹圄。此时赖和身染沉疴,但仍气贯长虹,力拒逼写“反省录”。狱外盛传他将凶多吉少。家人们忧心如焚。其弟赖其尧多方奔走,终于获准保释就医。据台湾作家杨云萍在《赖和记忆》中追述,他到医院去探望赖和,谈到萧瑟零落的台湾文艺界,某些人噤若寒蝉,而当提起鲁迅时,赖和不禁振奋,立即挣扎起平躺的身子,旋又手抚胸口,双泪直流,大叫“我们所做的新文学运动都白费了力气!?”当时台湾有些文人确在唱着“陛下的大御心,这是唯一的护身符”。赖和因为不唱此咒文,而被警察监视。赖和的直道而行,郁郁于怀,就医不久,于1943年1月31日含恨辞世。在缧绁的苦难中,他留下了散文《狱中日记》和满怀悲愤的诗篇——《夕阳》:“日渐西斜色渐昏/炎威赫赫竟何存/人间苦热无多久/回首东方月一痕。”赖和的壮志宏愿在这二十八个字中宣泄无遗。他在法西斯嚣张气焰中看到了“日渐西斜”,在人民苦苦煎熬中,指出“苦热无多久。”他至死坚信日寇必败,中国人民必胜。 二、台湾白话小说第一人 在台湾现代文学史上,赖和是以中国白话写小说的第一人,他的《斗闹热》、《一杆“秤仔”》与《不如意的过年》等作品,最先把白话文的真正价值呈现在台湾民众的面前。赖和的创作生涯比较短暂,前后仅十六年,总共只发表了14篇小说(近年又有若干篇小说被发现),小说的数量不算丰腴,但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台湾文坛上,仍是屈指可数的著名小说家之一。 从这些作品看,他执著地追求写实作风,是一位严肃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作品堪称是日据时期台湾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通过这面镜子,可以照见台湾社会生活中的若干不良习俗:比如赌博,已成“习性”,“暇时的消遣,第一要算赌钱”(《不如意的过年》)。又如抽鸦片,一些瘾君子视之为“世上无比”的幸福;更有人,借着倒卖鸦片来发财《(棋盘边》)。还有《斗闹热》,写及小镇居民的愚昧,仅是为了意气之争,就将大量的金钱浪费在迎神赛会的斗“闹热”上,以致“穷的人,典衫当被,也要来和人家争这不关什么的脸皮。” 通过这面镜子,可以照见台湾农民受到的经济盘剥:蔗农添福伯用“三四倍”于他人的辛苦,精心栽植甘蔗且获得丰收。可是日本制糖会社却在磅秤上做手脚,使得他的甘蔗重量“约减有五分之二”。于是,不仅“年终要给儿子娶媳妇的钱”告吹了,而且“五个月的春粮所费(日常费用)”也无着落《(丰作》)。 通过这面镜子,可以照见殖民者的专制统治严酷到了何种地步:“一群鸡母鸡仔在菜畑里觅食,脚抓嘴啄,把蔬菜毁坏去不少。”而种菜的,“向鸡群走去,却不敢用土块掷它”。因为,这鸡群是“那衙门里的大人(日据时期台湾同胞对日本警察称大人或查大人)所饲

文档评论(0)

jiupshaieuk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1213523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