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最终促使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原因
最终促使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原因①
郑泽涛
(揭东县梅岗中学 515550)
【摘要】在对项羽拒绝乌江亭长的邀请、“不肯过江东”的原因的分析上,历来有多种说法。本文作者力排众议,认为最终促使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原因是:一、不忍心抛弃剩下的二十六名部下独自逃生;二、乌江亭长的话反激起项羽的自尊,为了尊严不能过江。
【关键词】 最终促使 “不肯过江东” 恻隐之心 尊严
“生当做豪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是李清照在《夏日绝句》中对项羽不愿苟且偷生的英雄气概的大力推崇和歌颂。笔者在下面的文章中主要根据《史记·项羽本纪》的记载,分析了最终促使项羽拒绝乌江亭长的邀请、“不肯过江东”的原因。
我们知道,在当时的条件下,项羽是完全可以渡过江东的,因为乌江亭长已经对项羽说:“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但项羽却拒绝乌江亭长的邀请,而选择留下来。按照当时双方力量的对比,选择留下来其实就是意味着死亡。那么,项羽为何不选择逃生而选择死亡呢?
对这个问题,已有很多评论者发表了各自的看法。笔者查阅了有关的资料,概括之后可以得出以下这些观点:
第一,感到大势已去,无力回天。从垓下突围逃到东城时项羽就对身边剩下的二十八名部下说过“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等话。
第二,无颜见江东父兄。项羽在拒绝乌江亭长的邀请时就说过:“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第三,“天之亡我”的人生观使他觉得抗争无益。除上面第一中项羽说的话可以体现外,项羽在拒绝乌江亭长时也说:“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第四,虞姬已死,不能独活。
第五,早日结束战争,结束人民苦难。当刘项两军相持于广武的时候,项羽希望速战速决,他对刘邦说:“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
在上面的几种观点中,第一种和第二种已几成通论,普遍得到人们的接受。但笔者在细读作品以后觉得,上面所列举的这五种观点,都不是最终促使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原因,它们可能只是促使项羽作出这种行为的一些因素而已。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先来看第一种观点。
当项羽在垓下被围、听到四面楚歌的时候,他就已经意识到自己大势已去、无法挽回了,因此他才会唱起充满灭亡气息的《垓下歌》,也正因为这样他才会出逃。到了东城以后,这种感到大势已去、无力回天的意识表现得更加明显,当时“项王自度不得脱”,并对部下说出了“今日固决死”的话。但是我们看一下项羽在已经意识到这个情况以后他出逃所走的路线(参考下面插图):垓下(今安徽灵壁)→淮水(淮河)→阴陵(今安徽定远西北)→东城(今安徽定远东南)→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从路线来看项羽是从西北走向东南,从楚走向吴,从江西走向江东。这使人觉得他从垓下出逃的时候就已经有了退守江东的打算。他想先逃回自己的老巢,凭长江之险以作抵抗,最后以图东山再起,正像杜牧所说的那样:“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题乌江亭》)即使是项羽到了乌江以后,在乌江亭长邀请他上船之前,他还是想渡过江东的:“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这是作品里边明确的交代。从这些分析可以看出感到大势已去,无力回天不是最终促使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原因。
我们再来看第二种观点。项羽到东城时,身边剩下二十八个人,到了乌江时,只剩下二十六个人。这里有必要说明的是,经过八年的战争(推翻秦王朝的战争和楚汉之争),当初所带领的八千子弟应该死伤了很多,也就是说,在东城和乌江的那二十多人还不一定全都是当初八千人当中的二十多人,这时他身边剩下的江东子弟可能还没有这么多。当初是八千(八千可能是概数,但也说明很多)人,现在是二十多人;当初那么多,现在这么少。乌江亭长邀请过江时项羽会觉得愧对江东父兄,难道在东城和刚刚到达乌江时想过江就不会觉得愧对他们吗?但事实上项羽刚到乌江时还是“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所以第二种观点也不是最终促使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原因。
在垓下突围的时候,项羽作为主帅临阵逃脱,给人的感觉就是要抛弃部下只身出逃。《史记·项羽本纪》里在他出逃时是这样写的:“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而出,驰走。”其中“麾下骑从者八百余人”中的“从”(跟随)说明在项羽出逃时是部下跟随他出逃,而不是项羽带领他们出逃。如果是带领,按照《史记》里的表达习惯则要用“将”(念jiàng,“带领”之意)这个词,形成诸如“将麾下骑八百余人”的表达了。如果一个人回去真的会觉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文章修改符号和其用法.doc
- 文言文的词类和句式2.doc
- 新产品研发管理中的流程设计和挂念优化.doc
- 新产品的研发模式和产品开发流程管理.doc
- 新产品研发流程管理研发项目管理和研发绩效管理.doc
- 新产品研发项目管理的流程和工作要点.doc
- 文明礼仪黑板报〔图文并茂,非常好.doc
- 新人第1次上门拜访流程和基本说辞.doc
- 新企业所得税法解读〔E企业培训版〕.doc
- 新兴产业及规范用语.doc
- 福莱特玻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海外监管公告 - 福莱特玻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广哈通信: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报告.pdf
- 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招商证券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宏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2024 可持续发展暨环境、社会及管治(ESG)报告.pdf
- 品创控股有限公司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 2024.pdf
- 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24可持续发展暨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洛阳栾川钼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361度国际有限公司二零二四年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广西能源:2024年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报告.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