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代诗词阅读的原理和方法〔普通〕
存在问题 近几年高考语文考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1. 不懂得结合上下文去理解“字词”含义; 2.不懂得将“字词”变为“意象”去理解古诗词意象之间连接的艺术手段; 3.不懂得通过“意象”之间独特的连接方式去领悟作品的“意境”,进而揭示主旨。 这反映出目前中学语文古诗词教与学所存在的问题: 教师教学存在问题:教师抓名篇名句的记诵较有成效,多将古代诗词课教成古代汉语课,未能根据诗词的特点与写作规律开展文学的教学。 学生学习存在问题:学生多注重名篇名句的死记硬背,而诗词阅读赏析的能力亟需提高。 古代诗词的三大要素 言语 意象 意境 古人诗歌言、象、意之间的辩证关系: 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著。故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犹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也。然则言者象之蹄也,象者意之筌也。是故存言者,非得象者也。存象者,非得意者也。象生于意,而存象焉,则所存者乃非其象也。言生于象而存言焉,则所存者乃非其言也。然则忘象者乃得意者也,忘言者乃得象者也。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故立象以尽意,而象可忘也。 ——三国魏王弼《周易略例·明象》 言、象、意之间的辩证关系 言是象的载体 象是意的载体 言、象都是意的载体 从创作角度说:言以明象,立象以尽意; 从鉴赏角度说:寻言以观象,寻象以观意; 从领悟角度说: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 古代诗词阅读鉴赏的三个层次 一、从“言语”入手,“寻言以观象”,“得象在忘言”。 二、从“意象”入手,通过分析诗词意象的连接艺术,“寻象以观意”,“得意在忘象”。 三、从“意境”入手,领悟诗词的文化价值取向。 一、从“言语”入手,“寻言以观象”,“得象在忘言”。 目前现状是,中小学语文老师通常将古代诗词课教成古代汉语课,或者是古文课。 古人写诗词,“言以明象”,“象以言著”。若只拘泥于“言”,就会“死”于“言”下,无法欣赏诗词的艺术美。故“得象在忘言”。“忘”,即“拘泥”。 一、寻言以观象 王翰《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思考:“欲饮琵琶马上催”如何理解? 一、寻言以观象 香港轩尼诗道官立上午小学编的《齐来颂诗》第六本P13的译文: 举起名贵晶莹的夜光杯,杯中盛满殷红的葡萄美酒,我们正痛快地畅饮之时便传来阵阵急促的琵琶声,催人出发。但大家还不放下酒杯,有人豪迈地说:“即使醉卧在沙场上,也请诸位不要取笑,因为自古以来出战的征人,又有几人能平安回来呢? 一、寻言以观象 解答问题的关键是:“琵琶”在古代有何作用。 唐代的流行音乐叫“燕乐”。 《宋书·音乐志》记载: 一曰燕乐,二曰清商,三曰西凉,四曰天竺.五曰高丽,六曰龟兹, 七曰安国,八曰疏勒,九曰高昌、十曰康国。而总称燕乐。 一、寻言以观象 “燕乐”,是唐代俗乐的总称,在公私宴会和娱乐场合上使用,以娱宾助兴为目的的俗乐,因而又叫宴乐。 其特点是:繁音促节。其主要成分是胡乐,具体来说是西凉和龟兹乐。有吹、有打、有弹。弹乐器以琵琶为主,吹乐器有笙、笛,打击乐器有羯鼓等。 一、寻言以观象 1.根据历史文化常识可知,唐代的“琵琶”是宴会音乐中的主要乐器。诗中的“琵琶声”不是“催人出发”(上战场),而是激发将士痛饮。 2.古代打仗是用击鼓、号角指挥“上战场”的,不是用“琵琶”指挥战斗的。说琵琶声“催人出发”(上战场),这样的理解不符合古代行军打仗的实际。 一、寻言以观象 原理与方法一:应将诗词的“言语”放到上下文语境中作整体把握,不能只停留在语言层面,断章取义。 原理与方法二:注意结合历史文化常识理解诗词的“言语” 的文化意蕴。 一、寻言以观象 杜牧《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思考与讨论:如何理解诗中的“商女”? 清徐增《而庵说唐诗》: “夜泊秦淮”而与“酒家”相“近”,“酒家”临河故也。“商女”,是以唱曲做生涯者。唱《后庭花》曲,唱而已矣,哪知陈后主以此“亡国”,有“恨”于内哉!杜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