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市场与产业集聚互动研究:来自浙江的案例.docVIP

专业市场与产业集聚互动研究:来自浙江的案例.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专业市场与产业集聚互动研究:来自浙江的案例.doc

  专业市场与产业集聚互动研究:来自浙江的案例   我们可以通过微观经济主体对集聚收益和集聚成本的权衡,来理解图1的倒U型产业扩散特征。当市场规模扩大导致交易效率提高和交易的可靠性增强时,在市场规模达到B点之前,产业集聚所获得的收益大于因此而付出成本(参见图2),作为微观经济主体的企业出于追求利润的动机,将进一步向市场所在区域集聚。由于集聚的循环累积效应,产业的区域集中速度往往会超过市场规模拓展的速度,在两者不相匹配的情况下,当市场规模的拓展超过某一临界点时(图1中的B点),集聚所引致的成本增加便会大于集聚所带来的收益与市场拓展所节省的交易费用之和(见图2),表现为集聚不经济。此时作为微观主体的企业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考虑,会向外围输出资本、技术,与当地廉价的劳动力相结合,并以此种方式实现生产基地的转移;这一微观主体行为的集合体现在宏观层面,便是产业从市场核心层区域向外围区域扩散。   在多区域情况下,产业由市场核心区向其他外围区扩散,但并非同时扩散,而是依次扩散,至于最先向哪类外围区扩散,则可能取决于某些外围区因外生因素而获得初始 工业 化优势,具有这种优势的外围区迅速吸纳从核心区转移出来的产业并超越不具备初始 发展 优势的其它外围区。例如在浙江中部地区,作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所在地的义乌外围的东阳、永康、浦江由于具备较好的工业基础,它们借助义乌小商品市场这一低成本、共享型交易平台,迅速发展起自己的特色工业,超过了在工业基础方面相对处于劣势的金东、婺城、武义和磐安等县(区)。在多产业情况下,依据各产业的生产要素密集度以及投入产出结构等特征,产业扩散的先后次序也不尽相同。劳动密集型产业、消费指向的产业、中间投入较少的产业易于从聚集体扩散出去,其中对工资成本较敏感且关联度较弱的产业对聚集区的依赖程度最弱,因而最先扩散出去。由此,我们得到:   命题2,在专业市场的扩张阶段,围绕专业市场的产业集聚达到一定程度时也会产生集聚不经济;产业集聚的区位将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张而发生转移,转移后的产业集聚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部门集聚特征。    中国 改革开放30年来同欧美发达国家工业化初期一样,一些地区的专业市场和产业集聚区之间曾有过相互推动、共同增长的 历史 ,例如英国的曼彻斯特轻纺市场与当地纺织产业群、温州的十大专业市场与当地的产业群之间都有过良好的经济增长表现,尤其是闻名遐迩的义乌小商品市场以及以之为核心的义乌经济至今仍保持着骄人的业绩。不过,伴随着专业市场的规模扩张和相关产业中企业规模的壮大,商户与商户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将变得更为激烈,从而导致集聚区企业和专业市场发生以下两方面的变化:   变化之一是专业市场内商品的甄别难度增加。为了获得同类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企业不断提高自身产品的技术含量,而在产品质量信息方面处于劣势的消费者或采购商对有着诸多不确定性的产品质量则难以进行有效甄别。阿克洛夫(Akerlof,1970)特别强调质量的不确定性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重要障碍。在质量不确定且对消费者来说难以甄别的情况下,卖家比买家显然拥有更多的信息,两者之间的信息是非对称的。买家惟一的办法就是压低价格以避免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风险损失。买家给出的过低的价格也使得卖者不愿意提供高质量的产品,从而使低质品充斥市场,高质品被逐出市场,最后导致市场萎缩。例如20世纪80年代温州柳市的低压电器在产品不断升级的过程中,质量甄别的难度日益加大,买卖双方信息的不对称使得一部分生产劣质产品的小企业也可以借助专业市场这一低成本的共享式平台出售自己的商品,一些质量低劣的产品混入市场内使低压电器市场中商品的质量变得良莠不齐,这直接导致了后来的“柳市危机”。义乌的小商品市场与柳市的低压电器市场不同,这是因为小商品一般是技术含量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花色、款式、价格等对采购商和消费者来说甄别难度不大,通过简单比较即可分辨出质量高低,因此采购商和生产企业之间通过专业市场这一平台比较容易达成交易,这也是义乌小商品市场持续繁荣的一个重要原因。可见,商品的质量是否容易甄别直接影响到市场的正常运行乃至兴衰存亡。   变化之二是在专业市场的成长阶段,集聚区企业的产品几乎是同质的,没有国企和外企参与的市场竞争也大体上类似于完全竞争状态。然而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完全竞争不可能是经济的常态。在逐渐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的过程中,产业集聚区中数量众多的企业在市场需求、技术创新等不确定因素的冲击下,必然会发生一系列分化、组合,并由此产生掌握行业技术标准或具有成本优势的领导型企业,而难以与之抗衡的众多小企业则只能选择作为追随者。例如饰品行业的新光,袜业中的梦娜、浪莎,低压电器行业的正泰、德力西等集团公司都是在与同行的竞争中成长起来的,它们对专业市场的威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