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历史阶段农业生态环境特点研究.docVIP

中国各历史阶段农业生态环境特点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各历史阶段农业生态环境特点研究.doc

  中国各历史阶段农业生态环境特点研究 中国各历史阶段农业生态环境特点研究  我国自古以农立国,农业发展的历史十分悠久,在距今7-8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就已经出现了原始农业。纵观我国数千年的农业发展史,农业的兴衰与农业生态环境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农业生态环境的优劣,不仅影响农产品产量及农业投入产出比,而且关系到农业和农村经济能否持续发展,影响整个社会的长治久安。根据各个历史时期农业生态环境特点的不同,我国农业生态环境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即原始农业阶段、古代农业阶段、近代农业阶段和现代农业阶段。      1农业生态环境的含义      笔者认为,农业生态环境是指由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所组成的,具有特殊结构和功能的自然社会经济系统。农业自然环境和农业社会经济环境是构成农业生态环境的一级子系统,它们各自又由不同的因子组成,且在整个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是不相同的,它们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是复杂的。农业自然环境子系统由光、热、水、土、气、生物等因子构成,它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最基本的生产条件,自然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自然生产力的大小。农业社会经济子系统由农业水利化程度、农业技术水平、农业机械化程度、农作物品种、农业政策、社会需求等因子构成,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程度,其状况决定了农业生产经济生产力的高低。      2原始农业生态环境      原始农业自新石器时代早期至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前,大约经历了4-5千年时间,这一阶段农业生态环境的显著特点是:      2.1 接近原始状态的农业自然环境   由于这一时期原始人群刚刚结束了采集和渔猎生活,人类仍以依赖自然为主,对自然环境改造的力度和范围均非常小,因此农业自然环境接近原始状态。具体地说:(1)气候温润。据大量的考古资料和物候资料证明,在距今5、6千年的新石器时代中期至公元前1000年,我国大部分地区以温暖湿润的气候为主,尤其是原始农业出现较早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呈现亚热带气候特征。(2)森林广布、林草繁茂。这一时期我国森林面积最大,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西宁拉萨一线的东南部森林广布、草木畅茂。例如,有人根据我国古代黄河中游地区森林分布图估算,春秋战国时期黄河中游森林覆盖率高达53%。此外,东北地区的大小兴安岭、长白山、辽东丘陵和西辽河上源的平地均为森林覆盖;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是当时我国森林面积最大,生长最茂盛的地域;华北平原除了沿河已开垦的农业区外,其余广大地区都还被森林和丛草所覆盖。(3)河湖众多。除黄河、长江、黑龙江、珠江等著名大河外,中小河流不计其数:大的湖泊有鄱阳湖、洞庭湖、南四湖、北五湖、高邮湖、洪泽湖、云梦泽、大陆泽等。以当时农业较发达的黄河中下游地区为例,本地区河水充沛、湖泊众多,重要的支流有泾、渭、汾、伊洛、沁河等;据《禹贡》记载,当时这里的大湖有大陆泽、大野泽、荷泽、孟诸泽、荥泽、雷夏泽等等。(4)农业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由于原始农业是依赖自然力而自发进行物质生产的初级农业形式,因此先民在选择垦殖土地时,自然便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靠近河湖的平原地区。我国最早的农业区出现在黄河中下游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2.2 低下的农业社会经济环境   尽管原始农业自然环境无比优越,但生产力却极其低下,主要表现在:(1)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由于尚处在石器时代,原始农业所使用的工具十分简单,只能采用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即用火烧方法清理土地上的树木和杂草,然后在火烧后的土地上种植作物。(2)经营粗放,广种薄收。原始农业耕作非常粗放,基本上只有种和收两个环节。农业生产是一种不超过自然力负荷而略带掠夺式的,只有人工取出,而无人工输入,土壤系统的营养平衡完全靠植被的自然恢复加以调节。农田大部分时间仍为自然植被所控制。(3)游农为主。原始农业的能源几乎全部来源于太阳能,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也基本上是利用自然能量,无其它能量补充。因此,一块土地不能长期耕种,必须经常更换,以保证获得一定的粮食产量。当一个地方及其附近的土地都已轮流耕遍,土地肥力仍未得到恢复时,便不得不举族迁徙,到另外一个地方建立新的都邑,开垦新的荒地,这种现象被称作游农或游耕。据历史记载,夏、商及周文王之前曾多次举族迁徙,西周以后,由于生产技术的发展及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中原地区定耕成份逐渐增多,游耕现象即渐趋消失。(4)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极弱。由于处于人类改造自然的初期,对农业生产中的自然规律尚处于摸索之中,农业生产仍处于靠天吃饭阶段。对各种自然灾害如水旱灾害只有承受,减灾方式唯有祈求。      3古代农业生态环境      古代农业自公元前770年春秋时期至1840年鸦片战争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