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当代文学17年戏剧
第十讲:十七年戏剧创作 第一节 十七年戏剧创作概述 一、当代戏曲的改革 中国当代戏剧史的第一幕是由轰轰烈烈的戏曲改革运动开始的。第一次戏曲变革发生在1949年——1957年间,变革的主要内容和最后成果是传统剧目的“推陈出新”。 1958——1976年间,中国戏曲发生了第二次重大变革。这次变革的主要成就在于京剧现代戏的重大突破。革命现代京剧对传统形式的变革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吸收融合话剧的写实观念,采用写实布景从而打破了“随意赋形”的传统舞美体制; 第二,随着写实布景的采用,是话剧的分场、分幕制得以在戏剧中施行,使戏剧情节的集中性得以增强,从而使原来以时空不固定为原则的文学体制发生重大变革; 第三,依据生活的本来面目,真实地刻画人物,并突出他们各不相同的鲜明个性,是生、旦、净、末、丑等行当不得不打破,脸谱化不得不取消。 这种现代人物的描写方法与写实布景相结合,自然不能不引起对程式化动作的重新选择或创造,从而使传统的表演体制被彻底突破; 第四,为了更好地表现现代人的感受、情绪和个性,歌剧和交响乐的经验被引进,于是更具表现力的新唱腔、新板式和人物主题音乐被创造出来,原来“千部一腔”的音乐体制也由此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革命现代京剧内容与形式的相互作用和重大突破,不仅使中国戏曲发生了一次重大变革,也是中国人传统的戏曲审美观念发生了一场革命,这正是京剧革命现代戏、乃至整个戏曲现代戏能在戏曲舞台上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原因。《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等便是这个时期京剧现代戏的精品。 二、当代话剧的发展 “第四种剧本”:是双百方针贯彻期间出现的干预生活、揭露现实矛盾和弊端的话剧创作。代表作品有:岳野的《同甘共苦》、杨履方的《布谷鸟又叫了》、海默《洞箫横吹》、赵寻的《还乡记》等。 “第四种剧本”的艺术成就: 一、勇敢地突破“人道主义”、“人性”的禁区,大胆地描写人的道德、情操和爱情生活,深入剖析人的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塑造出一批真实典型的人物形象,如《同甘共苦》 ; 二、勇敢的突破只准“歌颂”不准“暴露”的禁区,大胆地干预生活,尖锐的揭露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严重矛盾和冲突。 1958—1962年间,话剧创作出现了一个历史剧的热潮。从内容和立意来看,此时的历史剧可分为四类: 1、对历史人物的重新评价,为历史人物翻案的,如郭沫若的《蔡文姬》、《武则天》。 2、发掘历史精神以鼓励今人的,如曹禺《胆剑篇》。 3、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以儆后人的,如朱祖贻等的《甲午海战》。 4、歌颂历史上某些有影响的人物和事件的,如田汉的《关汉卿》。 1962年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教育剧”,以对全体国民特别是青年人进行革命传统和阶级斗争教育为主要内容,可分为两类: 1、完全不顾生活真实,一味图解阶级斗争理论的,如《夺印》; 2、矛盾冲突和人物有一定的生活基础,但由于错误思潮的揠苗助长,严重地损害了作品的本质真实性如《千万不要忘记》、《年轻的一代》。其中也有个别好的,如《霓虹灯下的哨兵》。 三、 当代歌剧的发展 第二节 《茶馆》 一、《茶馆》的命运 1、1957年, 著名导演焦菊隐 于是之 2、1963年,《茶馆》二度在首都公演 3、1979年, 《茶馆》三度公演,公认《茶馆》是中国话剧史上的“扛鼎之作” 4、1980年秋,被西欧戏剧界人士誉为“远东戏剧的奇迹”。西德曼海姆民族剧院甚至特为《茶馆》的演出升起了五星红旗,《茶馆》在欧洲剧坛获得了奥林匹克式的优胜。 5、1983年,美国纽约“泛亚剧团”用英语上演《茶馆》,这是老舍剧作第一次搬上美国舞台,被美国人誉为是中国的《推销员之死》(美国剧作家阿瑟?密勒的名作) 二、《茶馆》的艺术构思 1、使用“反描法”。作者对于他要阐发的主题,引而不发,而只在反面大做文章,让观众在反面否定的感受中,自然趋向正面的主题。 * * 主讲:中文系教师王金霞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sdbzwjx@163.com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