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美人”中的茶道.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黑美人”中的茶道.doc

“黑美人”中的茶道   收拾完庭院,简单用罢晚餐,已是傍晚时分。一个人来到茶亭,蒲团趺坐,茶盏默对,静静享受着山居的这份宁静与安详。天色渐渐暗了下来,群峰无语,隐没在淡然暮色里,清净而庄严。风从溪谷山林间吹来,夹带着草木花香和丝丝凉爽,畅人心怀。   走出茶亭,星月满天,想着该饮一壶茶了。   山中饮茶很粗放,或烹或点,或煮或煎,或者直接沸水冲瀹,一般都用粗瓷茶碗,既解渴,又省心,而且节俭。   茶品是我亲自挑选的,有普通“粗茶”,也有上好“细茶”。“细茶”用来供佛待客, “粗茶”自己品饮。茶品以绿茶为主,也适量搭配一些乌龙茶、红茶、花茶、普洱茶等,以便招待往来僧众及茶友。山居饮茶,不仅能涤烦解渴,除睡清神,也对身心健康有益,饮茶后无论坐禅或者绕佛,都很适宜。   今晚品饮的这一款“黑美人”,属于花茶类。茶坯用云贵一带大叶种绿茶,害花用茉莉,香深味浓,是地地道道的“粗茶”,很适宜山居饮用。据卖茶人介绍,这款茶是他们家的“宝贝”,因为干茶颜色偏黑,戏称“黑牡丹”。我嫌这名字不雅,改称“黑美人”,这样称呼似乎更符合这款茶的品质特性。   夜晚很静,只有阵阵风声和念佛机传来的声声佛唱。佛堂一侧是茶室,是我平常饮茶修习的地方。茶室不大,不足十平方米,山泥抹墙,芦席铺地,略显寒俭。日本茶道宗匠千利休在《南方录》中说:“小草庵里的茶道,首先要以佛法修行得道。追求豪华的房宅,美味的食品,那是俗世之举。家不漏雨、食无饥苦便足矣。”这是真正的茶道修习心得之语。   茶室南北向,靠墙一尊水缸,是用来存贮山泉水的;窗下一扇旧门板,权做茶台。至于茶洗、茶刷、茶巾、茶斗等,都用山中原有器物,因陋就简,于道相宜。   因为独饮,我决定用盖碗冲泡今晚的这一款“黑美人”茶。   水开,备茶。   “黑美人”的叶子长而且大,很粗硬,干茶呈墨绿色,望上去黑黝黝的。茶叶贮放在“茶斗”中,方便抓取。所谓“茶斗”,其实是山民遗留下来的旧物,木质,斗形,通高10公分,口沿阔约20公分,原本是用来存放杂物的,稍稍清理后,就是一件很好的茶器了。依次温烫盖瓯、茶盏毕,先将茶叶抓入茶瓯,投茶量约六分。第一水洗茶,接着冲二水,约10秒,就可以开汤品饮了。“黑美人”滋味厚重,出汤要快,一般控制在10秒~30秒,最后一水可以延长至45秒。用盖瓯冲泡“黑美人”茶,可以冲至六水甚至七水,很耐冲泡。   第一盏茶汤供养诸佛菩萨,第二盏茶汤奉给远方师友,第三盏茶汤自饮。茶汤入口,坚定沉着,有着云贵高原茶叶特有的厚重滋味。香气触鼻,细细的茉莉毫香下,是大叶种绿茶特有的萧疏气息。茶汤橙黄色,稍重浊。叶底却很柔软,多为芽叶,间有老叶、断叶及茶梗,色泽翠绿,触手柔软细腻,不复以往的粗黑坚硬了。   六水毕,解渴提神,通畅无比。此时细细回味,但觉喉间甘润,舌底泉涌,欢喜无比。放下茶盏,我忽然想:就茶叶品质而论,今晚的这款“黑美人”自然不能和台湾“东方美人”相比,一个是宫廷贵妇,一个是山野村姑,身价迥然不同。然而就其解渴涤烦、体悟茶道这两方面来说,大概没有太多差别吧。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曰:“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可见尘世间的所有原本只是一个“空相”,缘聚而生,缘尽还灭,总成梦幻泡影,水月空华。譬如饮茶,汤色、香气、滋味、气韵称作“茶汤四相”,我们平常饮茶,都沉浸在茶汤“四相”中而妄生分别执著之心,迷误终生。真的会饮茶了,就应该在无分别执著处领悟,在平常滋味中体会,此时无粗茶、细茶之分,无我人茶汤之别,一如《金刚般若波罗密经》中所说的:“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真能如此,距离悟道不远矣。   僧人问资福如宝禅师: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日:饭后三碗茶。   全坦问雪峰义存禅师:平田浅草,麈鹿成群,如何射得麈中主?师唤全坦,坦应诺,师日:吃茶去。   这些都是古人吃茶的公案,顺手拈来两则,以供茶后仔细参究。夜已经很深了,夜雾透过纸窗,弥漫在小小茶室里,使人身心清凉。茶香仍在,茶汤的甘香滋味仍在,饮茶人的心又在何处呢?   风声沉寂,念佛机传来声声佛唱,亲切而慈悲。   我合掌而起,缓步走出茶室。   绕佛的时间到了。 4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