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第三章分析报告.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 * * * *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 2005年 第62号 关于发布放射源分类办法的公告   * 周启甫,辐射源安全与辐射防护,国家环保总局核安全中心 *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 2005年 第62号 关于发布放射源分类办法的公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 2005年 第62号 *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 2005年 第62号 关于发布放射源分类办法的公告   * 周启甫《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介绍,国家环保总局核安全中心 * 国际原子能机构安全标准丛书第RS-G-1.9 号 放射源的分类 * 国际原子能机构安全标准丛书第RS-G-1.9 号 放射源的分类 * 国际原子能机构安全标准丛书第RS-G-1.9 号 放射源的分类 * 辐射源沉积的器官,称为源器官(简写为S),受到从源器官发出辐射照射的器官,称为靶器官(简写为T)。 * * 辐射对细胞的诱变作用与杀伤作用 * * 简单,非随机性效应主要包括通常的急性躯体效应,掉毛发、组织溃烂等,见教材P27 * * * * * * * * * * * 厘米·克·秒(CGS)制静电单位系(cgs,esu),三个基本量是:厘米(cm),克(g),秒(s)。介电常数是无量纲的数,在真空中为1esu、电量为真空中相距1厘米的两相等电量间的作用力是1达因时的电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LD50/30: 50指半,30指30天 * * * * LD50----生物死亡50%所需的X、?射线的吸收剂量值。 * 简短,见P25 * 大家比较关心的,参见教材P26 * * * 在1945年8月6日和9日两枚原子弹在广岛和长崎爆炸。随后日美专家开展了庞大,旷日持久的10万受照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这是肿瘤发生率随时间的变化图。 可以看出,对辐射最为敏感的白血病,其最短潜伏期为2年,6,7年达到发病高峰。而其他肿瘤的最短潜伏期为10年,之后逐年上升。 * * 自《健康文摘报》2002。7。7 * * * * 见P31 * * * * * * * * 氡气离墙近、离地面近高;中国平均钍含量比美国高40% * * * * * * * * * * * 详细资料:每年天然辐射中:1.81mSv---------年当量剂量中各辐射来源的比重(宇宙射线0.28mSv;原生放射性核素1.0mSv;陆地辐射0.26mSv;宇生放射性核素0.01mSv; * 医疗辐照水平介绍 * * * * * * * 飞机旅行:0.005mSv;大气核爆炸0.05mSv;医学诊断0.92mSv;核电站0.01mSv; * 天然辐照2mSv/a;人工辐照中医疗0.4 mSv/a;尘土0.02 mSv/a */284 一、工作场所外照射的监测 ?应该制定一个监测方案,首先必须研究监测对象,确定危害因素或可能的危害因素,明确为什么要监测和测量何种辐射量在防护上才有意义;其次,选择适当的监测方法;其三,确定监测周期;最后,确立明确的监测质量保证制度。 ?当一个新的装置投入使用或对一个已有的装置做了一些实质性的改变或可能已发生了这样的改变时,要进行全面的监测。 */284 总之,在制定外照射监测计划时,首 先要根据工艺或操作的特点,分析辐射的来源和性质及其可能的变化,然后选择能以此辐射防护要求的精确度测出而又易于解释和评价的辐射量进行测量。 一般有下列监测需予以考虑: ①工作场所γ、X外照射的监测; ②工作场所β外照射的监测; ③工作场所中子辐射的监测; ④工作场所报警系统的建立。 */284 二、工作场所空气污染的监测 在开放型放射工作场所,空气有可能受到放射性物质的污染,在空气中形成放射性气溶胶。当工作人员吸入放射性气溶胶时,其中部分放射性核素将滞留于体内,形成内照射危害。所以工作场所空气污染的监测,对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84 工作场所空气被放射性气溶胶污染时监测的目的是: ①确定工作人员可能吸入放射性物质的摄入量上限, 以估计安全程度; ②及时发现异常或事故情况下的污染,以便及早报 警,并对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