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水稻稻瘟病发生与防治技术_陈亮.pdf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稻稻瘟病发生与防治技术_陈亮

实用技术 Technique Applicable doi:10.3969/j.issn.1000-8071.2015.12.028 水稻稻瘟病发生与防治技术 陈 亮 (黑龙江省种子管理局 哈尔滨 150008) 近年,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水稻在黑龙江省种植 件,病部生灰绿色霉状物(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2 面积逐年增加,2014~2015年种植面积都在400万hm 以 上。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水稻病害防治在农业生产中  病害循环 越来越重要,其中稻瘟病作为水稻主要病害之一,可引 起大幅度减产,所以对于稻瘟病的发生和防治这项工作 越冬: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病稻草、病谷上越 至关重要。 冬。病稻草和病谷是翌年病害的主要初侵染源。未腐熟的 粪肥及散落在地上的病稻草、病谷也可以成为初侵染源。 1 症状 传播:在草堆、草房等处越冬的病菌,当第二年气 温回升到20℃左右时,遇降雨不断产生分生孢子。孢子 稻瘟病在整个水稻生育期都有发生,根据受害时期 主要借风雨传播,昆虫也可传播。堆放在秧田或本田附 和部位不同,可分为苗瘟、叶瘟、叶枕瘟、节瘟、穗 近的病草更易引起周围秧田或大田稻株首先发病,并在 瘟、穗颈瘟、枝梗瘟和谷粒瘟。 病组织上产生大量分生孢子传播为害,引起再侵染。 1.1 苗瘟 侵入与发病:孢子接触稻株后,遇适宜温湿度,萌 发生在三叶期以前。初期在芽和芽鞘上出现水渍状 发并直接侵入表皮。病菌以表皮上的机动细胞为主要侵 斑点,随后病苗基部灰黑,上部变褐,卷缩而死,湿度 染点,也从伤口侵入,但不从气孔侵入。 较大时病部有灰黑色霉层。 1. 叶瘟  发病条件 发生在三叶期以后。随水稻品种抗病性和天气条件 的不同,在叶片上产生不同的病班,可分4种类型。 稻瘟病是一种气流传播,具多次再侵染,与环境和 1.2.1 白点型 品种关系密切的病害。 为初期病斑,白色,多为圆形,不产生分生孢子。 .1 品种抗病性 在感病品种的幼嫩叶片上发生时,遇适宜温湿度能迅速 水稻品种间对稻瘟病的抗性差异很大。一般株型紧 转变为急性型病斑。 凑,叶片水滴易滚落,可相对降低病菌的附着量,减少 1.2.2 急性型 侵染机会。寄主表皮细胞的硅质化和细胞的硼压程度与 病斑暗绿色,多数尽圆形,针头至绿豆大小,后逐 抗侵入、抗扩展的能力呈正相关。 渐发展为纺锤形。正反两面密生灰绿色霉层。在温湿度 . 气象因子 适宜及感病品种的条件下,很易引起病害的流行。 温度、湿度、降雨、雾露、光照等对稻瘟菌的繁殖 1.2.3 慢性型 和稻株的抗病性都有很大影响。当气温在20~30℃,相 典型的慢性型病斑纺锤形,最外层黄色,内圈褐 对湿度达90%以上时,有利于稻瘟病发生。在24~28 ℃ 色,中央灰白色,病斑两端有向外延伸的褐色坏死线。 范围内,湿度越高发病越重。 病斑背面也产生灰

文档评论(0)

hhuiws148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02421430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