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社会实践活动总结.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辛亥革命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辛亥革命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辛亥革命 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个人总结 社会实践报告 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篇一:暑期社会实践报告——纪念辛亥革命 纪念辛亥革命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今年恰逢辛亥革一百周年,我决定围绕“纪念辛亥革命”的主题开展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 寻访广州黄花岗 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位于广州市越秀区,乘坐广州地铁的一号线,在烈士陵园站出站即可到达。 六月中旬的广州全然已失去春的清新与迷蒙,只剩夏的严酷,艳阳射穿千层云簇,令广州城湿润的气候里更添一份热乎乎的粘稠,并逐渐升温至沸腾。走出地铁口,淌过车水马龙的高架桥,穿过繁华喧嚣的商业区,我与同伴来到了一栅红铁门前。斑驳的红漆诉说着它的历史,肃穆高耸的西式风格则揭示着门后那世界的与众不同。是的,这便是黄花岗的红铁门了。 怀着肃穆沉静的心情,我开始寻访黄花岗。今日的黄花岗由黄花岗公园及七十二烈士陵园区组成。所以自红铁门始,漫步于长长碑廊时,便不时能看见花甲老人在绿树浓荫下乘凉,摇着蒲扇、枕着凉风,怡然自得。不知是否因为受老人们的惬意熏染,亦或是被黄花岗的祥和宁静感化,方才在闷热天气下生成的烦躁已荡然无存。 不久,我便来到了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墓冢之地,在一方偌大的广场中央,是以麻石砌成的方形墓基,刻着“七十二烈士之墓”的墓碑高高树立。寥寥七字,简明而铿锵,虽无凄凄沥沥的悼念檄文,却更显悲壮。墓冢左侧立着一块约两米高的石碑,上面清晰记录着七十二名烈士的姓名与籍贯。当心中默念着七十二烈士的名字时,我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著名学者金冲及的一句肺腑之言——“让千百万人起来抛头颅、洒热血,‘革’人的‘命’,不是万不得已,谁会走这样一条路?”1911年的中国深陷内忧外患的困局中,岌岌可危,清末新政并无明效,处处生灵涂炭。当“民主”与“革命”的种子在神州大地上播撒时,有七十二位勇士义无反顾地投入了民主的事业,他们以视死如归的勇气和坚定地信仰为年末的武昌起义献上了一出绝佳的预演。心想至此,我的心中不禁多了几分敬畏。此刻抬眼望去,墓冢后高大巍然的“浩气长存”墓坊更显其意义深刻。从结果而论,黄花岗起义是一次失败的起义,但其推动革命的作用却是巨大的,不容忽视的。 此外,我又逐一参观了辛亥革命烈士墓,从碑文中细细了解墓冢主人的事迹与精神,其中既有将军之墓,亦有飞行员之墓。然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却是几位在绿林下健身、练功的普通市民,只见他们屏气凝神,一招一式间帷幄运筹,仿佛将陵园外高耸逼云的摩登大楼全部都抛除于身后。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今日的黄花岗纪念只是它的一部分寓意,将黄花岗的资源拿出来与全民共享才是它今时更重要的任务。 黄埔少年军校的志愿者经历 在7月26日至30日,我有幸参加了由中山市青少年宫举办的第十八期中山少年军校,成为了一名志愿者。为了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今年的中山少年军校特选址于广州黄埔军校训练基地,与黄埔军校旧址相隔不远。于是,当陪着稚气尚存的孩子们与酷暑下军训时,我仿佛依稀听见了辛亥革命的脉搏与心跳。 黄埔军校由孙中山先生于1924年创办,蒋介石担任第一任校长,承担着为革命输送军事人才的重任。黄埔军校好比一个心脏泵,将新鲜血液源源不断地送至全身。虽然今日的黄埔军校已成为纯粹的旅游景点,但围绕其开展的各项军校项目,依然肩负着“强壮体魄,磨练意志,坚定信念”的使命。的确,历经五天的艰苦训练后,一群开营时稚嫩烂漫的孩童,离开时黝黑的小脸上竟也有了小军人的坚毅与勇敢。而作为一名志愿者,我又何尝不是从这段宝贵的经历中得到历练和提升呢? 少年军校的营员们小至七、八岁,大至十三、四岁,我的任务便是每日陪伴他们一起操练,照顾他们的起居生活,即担任助教的工作。在将近400名营员中,分成了10个排,每排各配备了一名教官、辅导员及助教。除教官外,其余职位均由志愿者担任,当中的10位辅导员是来自中山各中小学的优秀教师,他们时而严厉,严格监督每排按质按量的完成每日的任务;时而温柔,安抚着十来岁孩子们首次离家的思念,给予他们及时良好的心理疏导,着实扮演着慈母严父的角色,也给我不少的启发和感触。 还有两件事是我印象十分深刻。开营的第二天晚餐结束后,我在小食堂外遇到了一名坐在树下小石凳上哭泣的小营员,一手端着不锈钢饭碗,另一只手的手背不停地拭去流出的眼 泪。我马上走上前去询问情况。“老师?我?我想回家?这里的饭菜不好吃?呜?我想回家?”面对这番突如其来的哭诉,我顿时不知如何回答。这时一位辅导员走上前来拍拍他的肩膀说:“别哭,坚强些,你来到这里就是一名小军人,你就算再想家也要听从命令。我现在命令你一分钟内回到宿舍,准备集中!”一声令下后,小营员渐渐停止了哭泣,转身跑向宿舍。那一刻,我才发现原来“军人”的力量是那么的强大。它可以让你放下对家的思念,让你忘却个人

文档评论(0)

104514146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