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焊工理论鉴定试题F3卷精要
焊工理论鉴定试题F3卷
选择题(共50道题,每题1分)
1.弧光中的红外线可造成对人眼睛的伤害,引起。
A. 畏光????? B. 眼睛流泪???? C. 白内障??? D. 电光性眼炎1Cr18Ni9不锈钢和Q235低碳钢用E309—15焊条焊接时,焊缝得到( )组织。
A. 铁素体+珠光体??B.奥氏体+马氏体??C.单相奥氏体??D.奥氏体+铁素体?? )
A.焊接电流过小? B.电弧电压过低? C.焊接速度过慢
8.下面哪一项不属于质量现场定置管理要求设置的区域( )。
A.合格品区 B.待验区 C.吸烟区 D.待处理品区。
9.在剖视图或剖面图上,焊缝的金属熔焊区通常应( )表示。
A.涂黑 B.剖面线 C.点划线 D. 涂灰
10.焊缝中白点的出现会使焊缝金属的( )大大下降。A.韧性B.塑性C.硬度D.强度( )是在焊接接头中产生气孔和冷裂纹的主要因素之一。A.氢B.氧C.氮D.氩? )
A.臭氧?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 D.氮氧化物
18、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时应(???? )A.先通气后引弧? B先引弧后通气? C先停气后熄弧? D先停电后停送丝? ? )。
A.热裂纹? B.冷裂纹? C.再热裂纹? D.热应力裂纹
20、控制?( )可降低冷却速度、促使焊接区氢的逸出,有利于防止裂纹的产生。A.预热温度?? B.焊接电流???? C.层间温度
21、焊接结构的使用条件是多种多样的,当构件在低温工作或冲击载荷工作时易发生( )
A蠕变 B脆性破坏 C塑性破坏
22、 为了减少焊接变形,应选择( )
A Ⅹ型坡口 BⅠ型坡口 C 工字梁
23、 焊后( )在焊接结构内部的焊接应力,就叫做焊接残余应力
A 延伸 B压缩 C残留
24、 由于焊接时,温度分布( )而引起的应力是热应力。
A 不均匀 B 均匀 C不对称
25、 焊接件变形是随着结构刚性的增加而( )
A 不变 B 减少 C增大
26、 焊接电流太小,层间清渣不净易引起的缺陷是( )
A为熔合 B 气孔 C裂纹
27、 造成咬边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焊接时选用了( )焊接电流,电弧过长及角度不当。
A 小的 B 大的 C相等
28、 碳钢和低合金高强度钢碳当量( )时,焊接性能优良。
A 小于0.4% B 小于0.5% C小于0.6% D小于0.7%
29、焊接用的工装既能使焊件处于最有利的位置,同时还能采用最适当的( )
A 焊接电流 B焊接设备 C焊接工艺方法
30、CO2气体保护焊的送丝机中适用于¢0.8细丝的是( )
A 推丝式 B拉丝式 C 推拉丝式
31、 CO2焊用的CO2气瓶采用电热预热器时电压应低于( )
A 60V B 36V C 12V D 6V
32、 焊接用二氧化碳保护焊气体,一般纯度要求不低于( )MPa
A 98.5% B 99.5% C 99.95% D 99.995%
33、 等离子弧切割时工作气体应用最广泛的是( )
A 氩气 B 氦气 C 氮气 D 氢气
34、 氧在焊缝金属中的存在形式主要是( )
A FeO夹杂物 B SiO2夹杂物 C MnO夹杂物
35、 焊缝和热影响区性能最差的是( )
A 气焊 B 手工电弧焊 C 埋弧焊 D 氩弧焊
36、碳钢和低合金高强度钢碳当量( )时,焊接性能优良。
A 小于0.4% B 小于0.5% C小于0.6% D小于0.7%
37、 16Mn焊接焊条应选用( )
A E4315 B E5015 C E5515-G DE6015-D1
38、 焊条牌号R317是( )
A碳钢焊条 B 结构钢焊条 C 不锈钢焊条 D耐热钢焊条
39、 16Mn钢在( )焊接时应进行适当预热。
A 常温下 B低温下 C小厚度结构
40、 适当提高焊缝成型系数,可以防止( )缺陷
A 再热裂纹 B 未焊透 C 热裂纹 D氢致裂纹
41、 下列焊接检验方法中,( )不属于破坏性检验。
A 拉伸试验 B致密性试验 C 弯曲试验
42、 焊后残留在焊接结构内部的焊接应力,就叫做( ).
A 温度应力 B 组织应力 C 残余应力
4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