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功、曾毅公旧藏《敦煌变文集》稿本述略.docVIP

启功、曾毅公旧藏《敦煌变文集》稿本述略.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启功、曾毅公旧藏《敦煌变文集》稿本述略.doc

启功、曾毅公旧藏《敦煌变文集》稿本述略    (注:作者简介:刘波(1980- ),男,汉,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善本特藏部敦煌吐鲁番资料研究中心馆员。研究方向:古文字,古文献,敦煌学研究。      萨仁高娃(1972- ),女,汉,内蒙古人,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博士,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善本特藏部敦煌吐鲁番资料研究中心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古文字,古文献,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摘 要:本文介绍了启功、曾毅公先生旧藏的《敦煌变文集》手稿。手稿体现了王重民、启功等编者校录编辑《敦煌变文集》的过程。通过稿本与出版本异同的对比分析,揭示出稿本的学术史价值。   关键词:《敦煌变文集》;稿本;启功;曾毅公;敦煌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7.99文献标识码:A      2008年11月,启功先生所藏《敦煌变文集》稿本入藏国家图书馆古籍馆。此事经媒体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一定反响,笔者因而有机会拜读了曾毅公先生旧藏《敦煌变文集》稿本。兹将此二种稿本的概况简述如下,以再现《敦煌变文集》的编纂过程。      一、《敦煌变文集》的编纂背景      变文是讲唱故事类俗文学作品,约产生于初唐时期。《全唐诗》载吉师老《看蜀女转昭君变》一诗,反映了民间艺人讲唱变文的情况。唐代末年,变文流行于民间。11世纪初,宋真宗明令禁止僧人讲唱变文,变文文本与实物俱归于湮没。变文对宋话本、白话小说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对宝卷(明清民间说唱曲艺宣卷的底本)更有直接而深刻的影响,是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史料。对于“变文”的含义,学术界始终存在着较大的争议。一般的看法是,变文是配合一种故事性图画(变相)演出的讲唱文学底本。而学术界在使用“变文”这一术语时,往往将其用作讲唱体文学作品的总称。   敦煌遗书中保存了失传千年的变文,为中国文学史研究提供了珍贵的材料。从上世纪初开始,学术界便渐次展开敦煌变文的整理、研究工作。1924年,罗振玉辑印《敦煌零拾》,收录了《降魔变文》《维摩经讲经文》《欢喜国王缘》,总名为“佛曲三种”,这是最早刊布的敦煌变文。1931年3月,郑振铎在论文《敦煌的俗文学》中首先使用了“变文”这一名称。此后,郑著《插图本中国文学史》(1932年版)、《中国俗文学史》(1938年版)又以大量的篇幅对“变文”加以阐述。在郑振铎等学者的大力倡导下,“变文”这一名称逐渐流传并固定下来,一直沿用至今。1954年,周绍良编《敦煌变文汇录》出版,翌年又出版了增订本。该书收录变文作品38篇(增订本篇目),是我国第一部规模较大的敦煌变文校录专书。但由于材料获取困难,这一汇录本远远不能满足专业学者和一般读者的需要。   在这样的背景下,王重民、王庆菽、向达、周一良、启功、曾毅公等六位优秀学者于1950年代中期利用国内外公私所藏变文原卷、照片、已刊本和他们自己早年的校录稿,系统地开展敦煌变文的整理与校录工作。六位编者采取“传观传校”的方法,每篇作品先由一人校录,其他五人传观传校,最后由校录人汇总所有人的意见,整理成校记。启功、曾毅公先生旧藏《敦煌变文集》手稿即为这一工作过程所产生的稿本。      二、启功先生旧藏《敦煌变文集》手稿概述      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征集入藏的启功先生珍藏敦煌学资料,总计二百一十五种,一千余叶,其中大多为启功先生手稿,或有启功先生校语。手稿书写于各种尺幅不等的稿纸上,大多为散叶,也有部分单篇文献装订或粘贴成一薄册。启功先生早年已将资料大致分为十三类,分装在十三个纸袋中,上贴纸签,亲书所装手稿内容:各资料、佛变、俗变、维摩、话本、目连、录清稿、印刷品稿件、押座文、校阅变文信札意见、降魔破魔、杂文俗赋、歌曲纯韵语。我们清点发现,这批手稿在内容上可分为三大类:一为整理、校勘敦煌变文等俗文学作品的校稿、清稿、浮签;二为敦煌俗文学作品相关论文、著作与其他资料,以及部分俗文学作品叙录①;三为校勘敦煌变文过程中的往来信件②、会议记录。手稿处处体现校勘、编辑、出版《敦煌变文集》的全部过程。   (一)《〈敦煌变文集〉校例》底本   稿件中有一篇油印《〈敦煌变文集〉校例》,与出版稿《敦煌变文集叙例》相比,内容大体一致,但有部分条例详略有所不同。   油印本“二、底本与校本”含三条,缺出版稿第一条的“……并作为代号”,其余部分一致。油印本的第三条实为出版稿“校勘体例”中的第一条,但油印本缺“而抄写变文的人又限于文化水平”、“而特别着重在缺字、误字、别字及不易认识的文字上面,尽可能扫除这些阅读上的障碍”。   油印本“三、校勘体例”共含3条,而各条下又分甲、乙、丙等款目。   1、“缺字”,下分甲、乙、丙、丁四款。甲条同于出版稿“校勘体例”的第2条,只是前者多出“所缺字数能知大约时,注┌约缺”,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