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鱼的养殖与营养-张家界新瑞星饲料有限公司.ppt

甲鱼的养殖与营养-张家界新瑞星饲料有限公司.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甲鱼的养殖与营养-张家界新瑞星饲料有限公司

甲鱼的养殖与营养 广州市信豚水产技术有限公司 佛山市信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甲鱼养殖 1、养殖概况 甲鱼简介: 甲鱼 (Trionyx sinensis),俗称鳖 ,地方名团鱼、元鱼、水鱼、脚鱼、王八等。隶属于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爬行纲、龟鳖亚纲、龟鳖目、曲颈龟亚目、鳖科、鳖属。该属有 30多种 ,我国有两,即中华鳖、山瑞鳖 ,另有鼋属一种 ,鼋。 甲鱼在我国虽然分布广泛,但盛产区集中分布在长江、黄河、珠江中下游地区,如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广东、广西、河南、陕西、山西、山东等省、市、区。另外我国海南、台湾的天然产量也很高。 甲鱼养殖产量及分布: 2012年甲鱼产量,全国甲鱼总产量在31万吨左右,产值达150亿元。 甲鱼养殖的主要品种: 2、甲鱼生态养殖的几种模式介绍 1、单一精养模式 1.1、甲鱼二次养殖模式: 第一次养殖: 每年的7~9月投苗,投苗密度约为3000只/亩。尽量早投苗,利用南方的有利气候条件延长甲鱼的生长时间。入冬前搭建好越冬棚,让甲鱼继续摄食生长。 第二次养殖: 每年元旦前后甲鱼上市时进行挑公。挑选健康体壮的雄性甲鱼作为养殖对象进行大水面低密度放养。养殖密度控制在200只/亩左右。(经过1~2 年的养殖,二次养殖的甲鱼平均每只规格基本可达3~4 斤/只) 该养殖模式的特点: 1. 雄性甲鱼后期生长快, 挑公养殖可缩短养殖周期,还可避免与母鱼交配降低成活率。 2. 养殖大规格甲鱼有利于调整甲鱼产品结构,可降低甲鱼养殖的市场风险。 3. 甲鱼二次养殖可满足市场对高端产品的需求,是增加甲鱼养殖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2、混养模式 2.1、四大家鱼、鳖混养模式 特点: 在池塘里养殖的混养甲鱼基本上保持了野生甲鱼的外形、口味和营养价值,实行鱼鳖混养,甲鱼不需另投饲料,成本低廉,价格较高,养殖效益大大高于工厂化养殖。 2.2 鱼、虾、鳖混养模式 特点:这是一种以鳖为主养,套养鲢鳙等常规鱼和青虾的混养方式,鳖的长速快,存活率高,病害少。 2.3、南美白对虾、鳖混养模式 特点:一是立体的利用了池塘空间,甲鱼一般在池底爬行,而对虾在水中游泳。二是降低了二种品种的养殖密度,从而有利于它们的生长,降低了发病率。三是利用甲鱼吃掉病虾、死虾,从而有效地切断了对虾疾病的传染源,控制了病菌的扩散传播途径。 甲鱼、对虾养殖并重的模式: 即在南美白对虾养殖塘中建设简易的防逃围栏(可用石棉瓦,与河蟹养殖防逃类同),放养一定数量甲鱼,实现对虾、鳖并重的养殖模式。该模式亩放甲鱼100~300只,放养殖南美白对虾苗种4~7万尾,养殖管理以甲鱼、对虾并重,每天投喂饲料2~3次,每次先投喂甲鱼饲料,一小时后再投喂对虾饲料,配置水车式增氧机,一般对虾亩产量400~800斤,甲鱼成活率可提高15%左右。 以养殖对虾为主的模式: 即在南美白对虾养殖塘中少量放养殖甲鱼的养殖模式,一般亩放对虾苗8~10万尾,甲鱼50只左右。因为它不能有效控制虾病传播途径,对虾的养殖产量与单纯养殖基本相同,即相对也不稳定,对虾亩产在50~500公斤不等,甲鱼养殖成活率可超过90%。 二、 甲鱼的常见病害 1、红脖子病 病原:嗜水气单胞或病毒引起 病症:患病甲鱼行动迟缓,脖子红肿,伸长不能缩回,严重者周身红肿,口鼻流血,整个底板也是红肿或出现红斑。眼睛浑浊、失明,解剖见肝脏有出血点,个别有坏死病灶,肠道糜烂。 流行特点:传染性强,治疗困难,死亡率高。常与水质恶化有关,是一种恶性传染病,一般早春至初夏流行。 防治方法: (1)经常注意保持水质清新,防止甲鱼受伤,勿使病害侵入。 (2)用土霉素、金霉素等抗生素或磺胺类(如磺胺二甲嘧淀)药物拌入饵料中投喂,药量为第一天每公斤甲鱼用 0.2g,第二天至第五天减半。 (3)用病甲鱼病变组织做成疫苗,进行腹腔注射。 2、细菌性败血病 病原:产气单孢菌 症状:腹部出现红色斑块,全身性充血、咽喉部红肿,肌肉和内脏出血、肝呈土红色病甲鱼反应迟钝,不食不动。 流行特点:一般流行于 6-9 月,流行稳定30-32℃。 防治方法: (1)入冬前,在饲料中拌喂抗菌素,增强甲鱼体抗病力。 (2)每 500g 病甲鱼用 5 万国际单位硫酸链霉素加 10 万单位青霉素配成2mL 溶液进行腹腔注射,一周后可基本痊愈。 3、疖疮病 病原:产气单孢菌 病症:发病甲鱼初期只在颈、背、腹或四肢等处长出 1-2个脓包;随病情的发展,脓包长大,表皮胀破,黄白色的内容物散落于水中,留下一个空洞,病甲鱼不食不动,伏于食台或岸上,体质日趋消瘦,直至死亡。 流行特点:此病常见幼、成甲鱼,传染性强,死亡率高。5-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