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1种主题.docVIP

表达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1种主题.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表达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1种主题

送别诗 表达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一种主题。 其内容主要有:A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的《雨霖铃》、王维的《渭城曲》。B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C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永的《雨霖铃》。这类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 唐人送别诗极多,唐人送别诗代表作除以上所提到的,高适的《别董大》、李白的《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都是其中的佳作。离别是悲哀的,但是盛唐诗人笔下的离别在感伤之外,有些更充满了青春昂扬的气息、积极乐观的情绪,充满了梦想和希望,也充满蓬勃的生命活力。而这些正是盛唐的独有的精神风貌。 宋人的送别词代表作:张元干《贺新郎》(梦绕神州路)、陈亮《水调歌头》(不见南师久)、辛弃疾《木兰花慢》(汉中开汉业)、《贺新郎》(绿树听鹈鴂)等。宋人的送别词可以分成以抒情为主和以言志为主。前者重在抒写离愁别恨,而后者则在送别中寄寓胸怀抱负,如张元干《贺新郎》(梦绕神州路)、陈亮《水调歌头》(不见南师久)、辛弃疾《木兰花慢》(汉中开汉业)、《贺新郎》(绿树听鹈鴂)等,这些词不以抒写离愁别恨为主,而是在词里抒写对入侵的外敌的仇恨、对朝廷苟安的愤怒、对恢复中原的渴望,并以此来共勉。风格上摆脱了婉约缠绵的送别词风,表现为激昂、豪放、悲壮。 唐宋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 长亭、南浦、柳岸、谢亭、灞桥:送别之地  西楼、望江楼:送别地,悠悠愁绪 劳歌:送别歌的代称 烟波:离别后的心情 飞蓬、孤蓬:孤寂、孤独的样子 吹笛、吹箫、吹笙:传达离别之苦(或相思之情,内心的孤寂) 阳关: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来就把送别时唱的歌曲称作围城、阳关。 练习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一)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 这首诗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包含着作者怎样的心情?) 2. 诗歌的三、四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 (二)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离歌:离别之歌。 关城:潼关、函谷关。御苑:皇家的宫苑。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 1.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环境)?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 2.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 (三)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萧萧班马出自《诗经》。班马:离群之马。 1. 首联用什么词语勾勒出怎样的送别环境? 2. 颈联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四)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 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 寒鸦飞尽水悠悠。 1. 如何理解一别心知两地秋中的秋字。 2简析严维诗三、四两句的意境。 (五)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注]①古人有密雨如散丝的诗句。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既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B.二、三两联描写船帆被细雨打湿而变重,乌翅因沾雨而无法轻巧地飞翔,天朦朦胧胧看不清通海处,远处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 C.尾联中将沾襟的别泪与散丝般的密雨交融在一起,十分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送别之情,情与景巧妙地结合了起来。 D.全诗第一句直接点明微雨,而后面主要是通过对船帆、鸟羽、天际、大树的描绘来烘托蒙蒙细雨,这样更增强了诗的形象性和表达力。 2下面几首送别诗中,与它写法相同的一首是: A.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B.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C.闻道衡阳外,由来雁不飞。送君从此去,书信定应稀。 D.满酌劝僮仆,好随郎马蹄。春风慎行李,莫上白铜鞮 。 (一)1.答:“渺茫”一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从字面上来看它似是形容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 答:第三句故设一问,造成转折之势,为下句抒情作准备;结尾一句既抒发了离情,又不流于直露,余味深长,言有尽而意无穷。答:“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