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面对现世的无奈无法进攻的防守
2003 年第2 期 俄语语言文学研究 2003,
№2
总第2 期 Russia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tudies Serial №2
面对现世的无奈 无法进攻的防守
—— 《卢仁的防守》的存在主义因素浅析
李 志 强
(四川大学外语学院,四川成都 610064 )
摘 要:纳博科夫的《卢仁的防守》是一部颇有争议的小说。本文试图从存在主义哲学的角度对其进行重
新阐释。通过对卢仁选择的悲苦与绝望的显现,我们可以发现其防守的多重含义。
关键词:存在主义;防守;悲苦;隐喻;绝望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B.纳博科夫是文学史上一个有趣的现象:俄国文学史上有他一席之地;美国文学史也
要书他一笔。他的一生颠沛流离:离开俄国后,先后到过德国、法国、美国和瑞士。对他的
作品争议颇多,众说纷纭。譬如,《洛丽塔》的发表就曾在美国文坛引起轩然大波,还影响
了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纳博科夫无论是在哲学理念,还是在创作技巧方面都可以说独
树一帜,是一位极富个性的作家。在早期流亡德国的创作中,《卢仁的防守》(1929-1930)
这部长篇小说就集中体现了作家高超的创作技巧和独特的哲学理念。
评论界的说法却不尽然,扎伊采夫很喜欢这部作品,但认为太多病态和不自然的东西;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作者是想阐明主人公的天才和精神病是融汇在一起的(刁绍华 2000 :
472 )……那么作者究竟要表现什么呢?真的就是想表现主人公的病态吗?
让我们先回顾一下作品本身。《卢仁的防守》创作于纳博科夫客居德国期间。最初以纳
博科夫的笔名西林的名义发表在俄国流亡者主办的季刊《现代人手记》(巴黎)上;之后在
流亡者主办的斯拉沃出版社(柏林,1930)付梓出版。主人公卢仁其貌不扬、性格内向、
不谙世事,却极具象棋天赋。从学象棋开始,他就痴迷于棋道,逐渐从一个神童成长为一名
大师,在棋场上鲜逢敌手。在柏林的一场比赛中,他遇到了意大利棋手杜拉吉,俩人棋逢对
手,下了一盘没有下完的棋。在德国期间,他邂逅了一位俄国富家女子,并同她组建了家庭。
这是卢仁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妻子一家都不愿意他像精神病一样重操旧业,尽量隔绝他同棋
界的联系,找一些其他的事情分散他的注意力,期望他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因为他们认为“卢
仁的职业平庸而荒诞,只有在如今这可恶的时代,才会有这种职业的存在。” (103)①平静
了一段时间后,卢仁仍然无法抵挡象棋的诱惑,为了不让妻子知道,他只有偷偷地冥思苦想
同杜拉吉那盘没有下完的棋,思考棋局中的防守问题。妻子为了让他彻底断绝下棋的念头,
决定带他出国旅行。小说以出国前夜卢仁跳楼自杀告终。
82
文中有两条线索。一条是卢仁的现实生活,沿着这条线索我们看到卢仁在现实生活中
所扮演的角色:由于长期痴迷棋艺,他的生活自理能力极差,显得行事怪僻,非同常人,纯
粹像一个精神病患者。也许,很多人就是从这一点来判断作者的写作意图的。但他们却没有
考虑到为何如此。另一条线索是卢仁的棋坛生涯。沿着这条线索我们可以发现卢仁超凡的聪
明才智,可以窥视卢仁的本真存在,可以看到卢仁的棋艺是怎样迅速提高,达到巅峰的。正
如作者所言:“在卢仁的身上,在他那粗糙、苍白的皮肤背后,蕴藏着某种鲜为人知的天赋。”
(4 )纳博科夫在描写卢仁棋艺已臻化境时,渲染烘托出了一种神秘的气氛,说卢仁的棋艺
已达到了一种境界,信手拈来,挥洒自如.这同庄子对庖丁的描写有异曲同工之妙。
“但是他能相当清楚地感觉到这个或那个想象中的方格被某个确定的、聚集的力量所占
据,所以他能想象出移动一个棋子后会发生的— 一声爆炸、一次猛烈的地震、一记闪电之
后,整个棋局都会随之紧张地震颤起来,而他则是控制这个紧张局势的主宰,是他在这里收
集电能,然后在那里再释放出去。” (81 )
对卢仁来讲第一位的和真正的现实就是64 块方格的空间,他的人生舞台就建构在黑白
相间的棋盘上。这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显现了一个天才选择的悲苦与绝望,显现了一个天
才对生存意义的苦苦追求,奏出了卢仁一生悲怆的交响曲。
从19 世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