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布朗、佤、德昂等百濮〔南亚〕族系民族及其民俗文化
●佤族 佤族在云南有35万多人。主要分布在沧源、西盟、澜沧、孟连、双江、耿马、永德、镇康等县的山区与半山区。即澜沧江和萨尔温江之间、怒山山脉南段的“阿佤山区”。与汉、傣、布朗、德昂、傈僳、拉祜等民族交错杂居。 佤族自称“佤”、“巴饶克”、“布饶克”、“阿佤”、“阿卧”、“勒佤”等。他称有“拉”、“本人”、“阿佤”、“佧佤”等。史称“哈喇”、“哈瓦”、“卡瓦”等,意为“住在山上的人”。根据本民族的意愿,1962年定名为“佤族”。 语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分为“巴饶克”、“阿佤”和“佤”三种方言。佤族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饮食:喜欢吃红米,饮浓茶,食辣椒,嚼槟榔,喝水酒。 服饰 :传统服饰以黑色为基调。男子多缠黑色包头,着黑色短衣和宽脚裤。妇女服饰各地不一,最具特色的是上穿坎肩式无领无袖贯头衣,下着筒裙,佩戴银或竹篾制成的头箍、项圈、项链、腰箍、手镯等首饰。 婚姻:佤族的婚恋比较自由,有“串姑娘”(即谈恋爱)的习俗,小伙子到了十七、十八岁的时候,就开始“串姑娘”了。但佤族的“串姑娘”多是以群体方式进行的,在正式确定恋爱关系之前,单独活动的较少。且此“串姑娘”的活动,多以男子主动。 宗教信仰:佤族人以原始宗教为主,少数人信仰佛教或基督教。过去佤族信仰多神,对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信仰广泛,尤其是西盟佤族。这主要因为在很长历史时期内,佤族生产力极其低下,不能科学解释自然现象,又无法摆脱自然和疾病带来的灾难,从而产生恐惧心理。 禁忌:佤族赶街时不得说不吉利的话,不得踩别人的脚后跟,不能跨过火塘,不能坐在门槛上,不能把未干的树带进家里。 节日:狂欢节、望、斋(新米节)、比牙、木鼓节等。 云南民族民俗文化 一、云南民族民俗文化概念 二、云南民族民俗文化特点 三、云南民族的五大族系 一、云南民族民俗文化概念 云南民族民俗文化就是云南的各少数民族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生产中的行为模式和行为习惯。 云南民族的民俗文化是云南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的内容非常多,有物质生产方面的习俗,包括农耕、狩猎和渔业民俗;有日常生活民俗,包括衣、食、住、行民俗;有节日民俗;有人生礼仪民俗;还有信仰民俗等 。 二、云南民族民俗文化特点 多样性 全民性(民族性) 自然性 古朴性 神秘性 二、云南民族民俗文化的特点 1多样性。不仅指云南民族习俗内容的丰富多彩,更指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习俗文化。一方面,这些文化由于交流共处的关系,常常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另一方面,不同的民族还表现出有别于其他民族的习俗。从大处来说,山地民族的习俗不同于坝区民族的民俗 。 二、云南民族民俗文化的特点 2全民性(民族性)。指一般是全民族共享的。这一特点是与云南民族社会的分化程度较低相一致的。在云南的民族中,虽也有贫富之别,但总体看差距并不很大,其社会传承的生产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或相应的习俗也就没有产生大的分化。同时,云南各民族的民俗自觉或不自觉地反映着云南不同时期,各个民族在思想观念,心理状态方面的某些特征。 二、云南民族民俗文化的特点 3自然性。表现在云南民族习俗文化中包含着丰富的自然知识,是云南各民族长期与自然共处,认识自然,亲善自然,利用依赖自然的智慧结晶。无论是崇山峻岭中的哈尼梯田,还是奔腾的独龙江上的藤桥溜索,或是民族兄弟餐饮习俗中那些山茅野菜,其纯朴自然的特点昭然若揭。 二、云南民族民俗文化的特点 4古朴性。云南的民俗尽管产生的时间有长短,但都有它的来龙去脉。尽管有些民俗民风已经不在具有最初的狭隘形态,但总会保留着某些古老的遗风,有的还可以回溯到人类的初期。布依族“戴假壳” 实际上是古老的“母权制”向“父权制”过渡时的产物。傣族、彝族、瑶族、景颇族抢婚是人类从群体婚向个体婚过渡时的遗风。 二、云南民族民俗文化的特点 5神秘性。在云南民俗的行为中,不少事项带有令人难以捉摸的神秘感觉,使人的心理受到一定的威慑,不得不信,不得不敬。这大多表现在对图腾的崇拜上,对祖先神灵的祭祀上和进行消灾避难的巫术活动中。 三、云南民族的五大族系 1.布朗、佤、德昂等百濮(南亚)族系民族及其民俗文化特征 2.彝、白、纳西、哈尼、藏、景颇等13个氐羌族系民族及其民俗文化特征 3.壮、傣、布依、水等百越族系民族及其民俗文化特征 4.苗、瑶等苗瑶族系民族及其民俗文化特征 5.回、蒙古、克木人等属其他民族及其民俗文化特征 三、布朗、佤、德昂等百濮(南亚)族系民族及其民俗文化 ●布朗族 布朗族在云南有11.3万人,主要居住在勐海县的布朗山以及西定和巴达等山区。 布朗族是古代“闽濮”的后裔,各地自称略有区别,双江、云县、墨
文档评论(0)